第117章 小姨的婚姻旅程:孤独与忧郁协奏曲(五)

经公司最后研究决定,新调来的老中专生家属晚些分配,让他们资坐住进下一批靠进公司机关驻地,离上班的办公室近些,父亲分的房子离工地项目近些,这样大家都得到方便。

1970 秋天,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终于迎来了搬家的日子。

向阳村分配的房子是砖砌的,单砖的墙壁在湖南闷热的天气下显得格外单薄。夏天的高温仿佛能穿透这薄薄的墙壁,让人无处可逃。但即便如此,我和弟弟、父母依然为这来之不易的新家感到兴奋和满足。

房子里,一间朝阳的卧室摆放着一张小床和一张双人床,两张床之间的距离狭窄得让人有些局促。角落里的两个箱子,下面是个箱柜,独特的设计虽然实用,却也凸显了空间的有限。

里面的小间是阴面,用作储藏室,堆满了各种包装箱,凌乱中透着生活的真实。

这房子没有厨房,几家邻居在阴面的房后面搭起了简易的棚子。那用铁桶自制的简易炉子,既是做饭的工具,也是冬天取暖的依靠。

母亲把新家收拾完毕,疲惫地坐在床边,脸上的愁云久久不散。没有工作的她,仅靠父亲微薄的 40 多元工资和偶尔去家属队干活的补贴,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眼看着积蓄即将耗尽,母亲抚摸着肚子,想着新生命即将降临,生活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父亲轻轻地握住母亲的手,目光中充满了坚定。他微微皱着眉头,说:“别太担心,亲爱的。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这点困难算什么?”

母亲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花,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可是,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父亲安慰道:“我们精打细算,总会熬过去的。周日我带孩子上山刨树根,当作柴火。”

清晨,我和弟弟跟在父亲身后,踏上了上山找柴火的艰辛之路。路过学校附近的木工坊时,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屋内,低着头,双手不安地搓着衣角,说:“师傅好,我想收集些不用的小块和刨木花用来引火,您行行好,方便一下我们呗。”

那些师傅看着我瘦小的身躯和渴望的眼神,还有身旁乖巧的弟弟,心生怜悯。其中一个师傅露出和蔼的笑容,爽快地答应:“拿吧,我们留着也没用,你们这么小就出来干活,家里大人不心疼呀?”

我和弟弟满心欢喜地把大麻袋装满,让弟弟跑去告诉父亲,然后先回家把木花送回去。

此后,我和师傅约定好,每隔几天就过来,他们也总是热情地为我留着。

下次再去时,我给师傅们带了些母亲做的小礼物,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我们努力解决着取暖和做饭的费用。虽然生活充满了艰辛,但我们的心中依然充满了希望。

一晃,季节已至年底,这个冬天异常寒冷,人们早早便钻进被窝睡觉了。然而,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却从未熄灭,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勇往直前,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