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也是最好的安排

并汉 做梦中 3882 字 14天前

这三项操作一下子把压力推到韩馥这边。

韩馥内有曲义,外有公孙瓒,还要防备袁绍。

三路同时发难,韩馥兵力一时捉襟见肘。

首先是曲义的反叛,韩馥对阵失利。

随后曲义便转投袁绍,在冀州内部给韩馥捣乱。

其次是公孙瓒。

没了曲义,兵力又分散,韩馥自然无法获胜。

再来是袁绍。

韩馥让从事赵浮、程奂将强弩万人屯于黎阳营。

对了,就是当初防备董先的那两人。

但这次韩馥防备的是袁绍。

而董先这边也收到袁绍的来信。

要求董先从太行给韩馥压力。

董先自然遵从。

不过他并未出兵。

只是让韩馥赶紧还债。

不然就要出兵冀州治所魏郡邺县。

这讨债州牧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

董先知道袁绍将要夺取冀州。

自然也趁此机会加强太行山防备。

韩馥很无奈。

北有公孙瓒立足渤海逼迫。

南有袁绍兵陈大河。

内有曲义起兵反叛。

如今又有太行董先威胁。

治中李历建议,不妨与董先交好。

一来减少太行的压力。

二来可以请求太行出兵协助平复冀州乱局。

小主,

再加上中山、常山与钜鹿虽按时上交税赋。

但却暗行并州新政。

尤其是董先让于扶罗和呼厨泉入主常山和钜鹿。

更为常山国相孙谨和钜鹿郡守司马直增添胆气。

与其让他们暗中首尾两端。

不如以此为筹码,舍弃三郡,换取董先的支持。

况且没了这三郡,但至少还能保住赵、魏、甘陵、安平、博陵、河间六郡。

再说了。

相比公孙瓒、曲义、袁绍赤果果以兵相威胁。

董先仅是讨债而已。

只要六郡尚在手中。

税赋迟早还能收回。

但若是地盘都没了。

那就什么都没了。

韩馥考虑再三。

决定听从李历的建议。

但三年的欠债近十亿。

换成粮食、衣帛、武器和金银铜铁等物资也需要时间。

为安全起见,还需人手押送。

韩馥让别驾从事闵纯带领治中李历负责此事。

同时还抽调赵浮带三千强弩负责押运。

初平二年,六月。

灵丘府君日。

与往年不同。

今年还有个喜讯。

主母蔡琰怀孕了。

这段时间董先听从麾下劝谏。

在灵丘努力造人。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两人辛苦耕耘之下。

终于有好消息传来。

但紧随其来的是。

这胎到底是男还是女?

董先自己倒是无所谓。

但麾下均希望首胎得男。

而蔡琰也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她会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在做一些事。

比如会穿着董先的衣服冠带。

然后在平旦时分,往左绕井三圈。

看到井水中的倒影才扭头离去。

而这个过程不允许被人看见。

但董先和蔡琰的安危已经不是他们二人的事。

亲卫连早晚值夜的人早已发现。

只是主母行事诡异。

所以众人私下议论。

再比如蔡琰罕见地佩弦执弓矢。

目的同样是想为董先生下儿子。

蔡琰的行事,董先自然也是知道的。

只不过他当不知道而已。

他在想着另外一件事。

蔡琰成婚时,父亲蔡邕不在身边。

董先希望蔡琰生孩子时,蔡邕能在身边。

一来这是蔡琰首胎。

危险比较大,有父亲蔡邕在身边能让她更有安全感。

二来马上就要初平三年了。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

那么董卓将会死于王允吕布的谋划之下。

作为董卓一党。

蔡邕难逃清算。

所以如果能借蔡琰生娃的时机把蔡邕哄骗到灵丘。

自然也是好事一桩。

相比这个好消息。

长安还有一个更加骇人的消息。

六月二十三日,丙戌。

三辅地震。

太师董卓急忙询问蔡邕。

蔡邕回答:

“地动,乃是阴盛侵阳,下臣不守法度而引起的。”

“前阵子春郊祭祀,明公的车驾,太过华丽,与身份不合,无论亲疏远近,都认为不合适。”

“或许这便是上天的警告。”

董卓很明显是听进去了。

他改乘皂盖车。

其实董卓一直很看重蔡邕的才学。

知道他的知识渊博,所以对他非常客气。

只要举行宴会,也会请蔡邕参与,席间还会让他鼓琴助兴。

当然了,蔡邕是以报恩的心态辅佐董卓。

所以也是尽心竭力。

但董卓大多刚愎自用,能听进去的是少数。

蔡邕也有些心灰意冷。

他对从弟蔡谷说:

“董公性子刚烈,不听劝,容易出事,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琰儿有孕,我想悄悄地往北,到灵丘陪护,但是道路太远,不容易到达。”

“你看我们暂时到山东看看,怎么样?”

蔡谷回答:

“你与普通人不一样。每当你走在路上,便会有很多人要上前请教咨询。”

“这样子的话,想让人不知道,很难!”

“听说河东郡守程昱,是董征北的麾下。”

“左冯翊如今由牛辅把守。牛辅智少胆微,已被程昱打怕,始终不敢逾越大河。”

“若有人接应,应该不成问题。”

蔡邕于是开始和蔡谷一起策划北上的方案。

六月大暑三候,暑气正盛。

闵纯、李历、赵浮和那三千强弩兵。

陆陆续续押送着钱粮武器来到灵丘之时。

迎接他们的是烈焰师的先锋部曲。

董先将他们解除武装,并安置在甸子梁。

这里有近五万亩苜蓿草地。

也是董先的先锋军马场。

光和四年起,这里便是肩高七尺的良马培育基地。

进出只有东、南两条路。

非常方便看守和控制。

当然了,闵纯他们并不能接触马场。

随后更是以各种理由推托,迟迟不肯清点交接。

同时还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任由他们焦急。

董先为何要这么做呢?

闵纯、李历、赵浮等人十分不解!

明明是依约送钱粮武器矿产资源。

结果却受冷遇。

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