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宝池里关羽仗义

并汉 做梦中 4181 字 14天前

这些刁民,再怎么说也不能反叛呀。

此风不能长。

于是刘宏下诏,遣御史中丞萧瑗督益州刺史讨之。

但,不克。

光和二年,十一月底。

董先收到高望来信。

说是陛下有意新建毕圭灵琨苑。

如果董先有意,可以安排人与他联系。

董先自然高兴了,于是让人传信给西方商队赵峰,让他先与高望联系。

然后让百工堂大匠房阿强带人前往相助。

同时记得宣传可老水矿的琉璃砖瓦,水泥。

从灵丘到雒阳有两条线路。

一条经雁门郡、太原郡、河东郡、河内郡、河南尹,约二千多里。

小主,

另一条经中山郡、常山国、赵国、魏郡、河内郡、河南尹,约一千五百多里。

经雁门的线路,有虖沱水和汾水可走,且一路多数路段是沿流。

经中山郡的线路,也有洨水、漳水这样的水路可走,但水流方向是自西向东,要么要多绕路,要么是溯行。

按水行之程:

舟之重者,溯河日三十里,江四十里,余水四十五里,空舟溯阿四十里,江五十里,余水六十里。

沿流之舟则轻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江一百里,余水七十里。

而陆行之程,好马日一百九十里,驽马日百里,步及驴日五十里,车日三十里。

走经雁门的线路虽然远,但却会比经中山的快些。

尤其是此行有琉璃样品。

虽然有干草包裹,但也容易碎,走水路安全些。

母亲莫瑶听说后,建议不如顺便去找舅舅莫逊。

舅舅来信说今年底要去太原郡,跟大陵县的商氏家主商曜谈合股的事,这大陵有铁官,商氏也有私矿。

董先想想也好,顺便可以检查一下合股物流队的运力情况。

这样董先刚好可以和房阿强一路同行。

但年底鲜卑寇掠频繁。

顺便带些部曲,一路也好有个保障,另外也可以当训练。

而这边关羽与妻胡氏。

当夜逃离乡里后,先往东,上中条山。

然后沿中条山脉的山间樵道,绕了许久,还迷了路。

两人这才到杨县西南边霍山。

杨县西南五十里,霍山脚下,高梁亭。

更卒徐晃一边看着郡里下发的捕亡简。

一边听着往来人员的交谈。

“听说了吗?那解县桑泉上个月底发生一起命案。”

“是怎么回事?”

“听说桑泉的一名恶霸被一个外乡人杀了!”

“为什么杀呢?”

“当时这名恶霸正在逼迫佃户卖儿女。佃户不从,这恶霸便带人殴打,流了好多血!”

“这样的人该杀!”

“还不止呢,这名恶霸还强占本地水源,如果要用水,还要向他交钱!”

“岂有此理,这水是又不是他家的!”

“就是说嘛!”

“这名外乡人高子很高,看见了就想上前阻止。结果恶霸就让人为难。于是打斗中,恶霸被杀了!”

“唉,杀得好!这名外乡人的行为正是侠士的行为,该称为义士!”

“就是!”

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人,杨县大族杨氏的佃户。

杨县豪右杨氏,家主杨奉见徐晃性严,善机变。

便一直与之为善。

正是他安排徐晃农闲之余到亭部上班。

充当更卒。

徐晃再看看手上的捕亡简。

心想:

这样的义士,若是我碰上了,该怎么办呢?

可不能因私废公呀。

到时连累杨家主就不好了。

姓关名羽,字长生。

九尺高,红脸。

特征很明显。

见面肯定能认得出。

不过都一个月了,这么久了,说不定早跑了。

不太可能会到这里。

说完,随手把捕亡简挂在亭里的墙壁上。

继续去巡逻了。

入夜,霍山一处山洞中,关羽和胡氏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餐露宿,十分疲劳。

篝火已经燃起,可以看到他们身上外罩的皮衣有些地方已经被割破,露出里面的蕴袍。

两人围坐火边取暖休息。

他们不敢靠近人多的地方。

但现在不下山不行了。

至少要买点吃的。

冬天天冷,山中猎物也少了,野果野菜也几乎见不着了。

树皮也不能经常吃。

所以还是要到山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吃的。

白天肯定不敢去的。

只能趁夜色掩护,才能下山。

徐晃外出巡逻值更。

白天兼职亭卒,晚上又要值更。

只为多赚一点钱,好养双亲。

有了目标,辛苦一点也不怕。

关羽带着胡氏,趁夜下山。

来到山下邑落。

正遇徐晃打更归来。

月光映着雪。

衬托关羽高大的身影。

徐晃头脑一热。

这不就是捕亡简上的亡人关羽吗?!

于是上前一步,自己也是有两下子的人。

又是执法人员,职责所在,自然不能渎职。

哪怕关羽是义士。

也要让他接受审判。

但徐晃又看到关羽身边的胡氏。

尤其是那微微隆起的肚子。

似乎在说明着什么!

对面身高九尺,但风餐露宿那么久,想必体虚力乏,又有弱妻在旁。

我只要控制关羽的弱妻,相信他定会束手就擒。

但这么一来,这腹中胎儿怕是不保。

另外,听亭内路人所说。

那凶虎亦是咎由自取。

为恶一方,为非作歹。

若是我,怕也是不能容忍。

怎么办?

关羽看见徐晃向前跨了一步,自然有所防备。

他用手揽住胡氏,让其安心。

加冠时娶妻,如今胡氏已有近两月身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来不知,直到逃亡发现月事未来,这才知道。

徐晃见关羽有所戒备,眼有寒芒。

不禁暗叹一声:

此人身陷绝境,必会全力相搏,我并无胜算!

算了,幸好夜深,无人见着,不如放他一马罢了。

于是徐晃从怀中掏出老母为自己准备的干粮。

扔在关羽面前,不发一言,扭头便走。

但关羽可不是如此不知恩义之人。

他开口叫停徐晃,问道:

“不知恩公是何人?”

徐晃想想,提醒他一下吧,免得再次相见,能够难堪:

“关羽,我杨县高梁亭徐晃,劝你早寻迷途知返,勿要错上加错!”

“眼下郡曹要求大力捕亡,此路不通。某见你孕妻在旁,不为自己,也要为妻子想想!”

希望自己的餐食不要白白浪费!

也不知对方能不能明白自己的苦心?!

但显然关羽明白了。

只见他两眼微红,拱手相谢:

“多谢徐恩公,当日我见凶虎,欺辱弱小,强抢民女,这才气不过,仗义相助。”

“今日恩公,怜我妻子,愿放我一马,此等恩义,羽岂能知而不报。”

“大恩不言谢,来日再报!”

说完关羽捡起干粮,扶着胡氏,转头又向霍山走去。

徐晃看着关羽捡了自己扔下的干粮,心中有些不舍。

这可是自己明日的餐食呀。

但他还是咬了咬牙,对着关羽背影,大声说道:

“关义士,晃职责所在,明晨便会禀明亭长,霍山发现陌生足迹,望你好自为之!”

如果说一开始徐晃是在提醒关羽要返回霍山,不要下山,错上加错。

那现在就是明着告诉关羽,明天才会上山搜捕,让他连夜赶紧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