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董先没有,他用两手紧紧抓住阿笑的手,打断阿笑,说:
“没事,别紧张,慢慢说。”
阿笑觉得不好意思,想抽出手,但董先反而拉着他坐在院中的改磨上,问:
“阿笑,你是不是想知道沤肥怎么沤,要注意什么?”
“嗯”
阿笑赶忙回答。
董先前世的化肥,大都是化工产业,但眼下只能依靠大自然的力量。
所以董先给沤肥项目主要还是根据实际情况。
沤制材料和方法大都相同。
都是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混入一定量的动物粪尿、河泥等,在化粪池中沤制而成。
但董先还是按氮肥、磷肥、钾肥等侧重点不同,让阿笑稍微做了些区分:
坏豆、麻籽等都是氮肥原料,可以促进植物根,茎,叶生长。
鱼刺、骨头、蛋壳、鱼鳞、指甲都是磷肥原料等,会使植物色艳,果实丰满。
草木灰、淘米水是钾肥原料,可以让植物抵抗倒伏,增强防病虫害的能力。
另外,还有矿肥,药渣,动物粪便,塘泥等。
沤肥重点要背风向阳,发酵升温,防止过湿,集成规模,甚至可以抹泥盖草封闭,以利升温保温。
而化粪池刚好可以创造厌氧腐化的高温环境,杀灭蚊蝇虫卵;
腐化后的有机污泥可以作为肥料等等。
阿笑看着董先这么耐心,感到一阵温暖。
“阿笑,不要小看你做的项目,虽然是脏臭了些,但做好了,不输给他们,走着瞧,我不会骗你的。”
阿笑一脸憨笑,笨拙地回应:
“唯”
董先再开冰鉴之眼,阿笑已是亮蓝点了。
看来,只要用点心,方法对,应该可以民族团结一家亲的。
当然了,不得不说一句,这冰鉴之眼,这是太好了。
疑人不决,问冰鉴!
……
夏至三候,半夏生。
虽说董先已经让董固先去打了头阵,把能展示的样品送到市集里的董氏商铺,但莫瑶还是很担心董先付不出钱来。
而府君日是灵丘一年中最好赚钱的时机。
从六月小暑初候开始,一连七天。
不要说行商坐贾了,就是被临时雇佣的机会也很多。
那时全灵丘各犄角旮旯的住户全都涌向东、南十字街交叉口的风云雷雨山川社稷祭坛。
祭坛边上有条路,直通北城墙,这条路没有名字,路的两旁种着大树,百姓就称之为“长林夹道”。
长林夹道尽头靠近北城墙的地方有座古庙,就是北岳府君庙。
北岳府君即恒山山神。
汉代的恒山位置大概在灵丘以南,离灵丘不远。
元人董恕在《建加封南岳府君碑记》中说:灵丘,地隶上都西南边陲,旧有古庙一区,殿宇巍峨,廊庑壮丽,岁时香火甚盛。
可见,灵丘府君庙,元以前就有。
只不过后世东岳府君名气比较响亮,北岳府君便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
至于崔府君,汉末时,他还没有出生呢。
后世灵丘庙会中,也祭祀府君,不过多指崔府君。
董先没办法,于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在董建的陪伴下,提前骑着驴回诏阁城。
他身边只跟着益枝成武规五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行人推着两部独轮车。
一部车上载着洗洁膏的副产品,甘油。
另一部车上载着活性炭和酒精。
北方防冻有妙招,
油加干草和皮袄。
如今董先打算用甘油来调制护肤品。
什么爽肤水,蜂蜜面膜,护手霜之类的。
另外还有这一点酒精,让李医匠试用于救治伤员。
进城后,董建要先向父亲董畯报告平安。
于是董先只能带人先来找李医匠。
他站在李氏药铺门前,看着葫芦发呆。
木门打开,刘氏开门,见一行人在门口,领头的孩童拄着拐杖,于是开口道:
“夫君刚上山采药,未归。无法问诊!”
这时李医匠带着白歧等人,突然在后面出现。
他们出门发现有东西忘带了,于是回家拿。
正好看到董先拄着拐杖在枝和益的搀扶下出现在李氏药铺门前。
“贤侄,怎么有空来访?”
“李叔父,过几天就是六月府君圣诞日了,提前下山,来察看下可以售卖的货物!”
“小君带当之过来,重新认识一下跟我合股经营药铺的董阿虎。”
李医匠的老婆刘氏羞答答地回里屋抱着一个小婴儿过来。
原来他就是夫君口中给自己开桃红四物汤的仙人之徒呀!
那么年轻,他是怎么做到的?
果然也只能是仙人所授!
董先看着刘氏羞答答的样子,心中犯了嘀咕:
拜托,我只是八岁小儿。
对着我为何要害羞呢?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升堂见妻儿。
升堂拜母,升堂见妻儿,这都是在自己遇难后托以家小的挚友呀。
可自己小了一辈呢?
董先开启冰鉴之眼,眼前李医匠的点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亮红色了。
看来这段时间李医匠从药方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李叔父,这趟过来,还有两个事要交代。”
李医匠一听,眼都红了,这又是妥妥的商机呀!
董先打算把皂化反应后甘油的用途一并交给李医匠和白歧。
此外,就是用于消杀的酒精了。
经过数个时辰的交谈。
李医匠只能推后采药时间,改为准备府君日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