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十大帝王(一)

又有一帮官僚从中兴风作浪,幻想从龙之功。

加上长孙皇后于贞观十年去世,太子李承乾又患上足疾。

原本是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太子,从此性情大变,残酷暴虐。

之前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们,李刚,孔颖达,魏征等十几位老师对太子过分严苛,产生逆反心理。

在东宫内荒淫无度,让宫中之人扮演突厥人,还曾言:不当大唐天子,要当草原部落的酋长。

倘若突厥人进攻大唐,拱手相让,引兵攻打长安,屠城!

不仅如此,还养面首,有一男名曰称心,俩人皆为男子却干出令人恶心的渔水之欢的事。

称心被李世民所杀,李承乾还为其哭丧守灵。

魏王李泰,作为藩王不去封地,仗着李世民的宠爱,开文学馆,广纳人才。

李世民并没有想过自己是如何夺取帝位,不正是从文学馆招贤纳士开始的吗?

这也导致朝堂之上分成数个派系,太子党,魏王一派,中间派。

帝王之术不仅用来对付朝中之臣,连自己的儿子们也成了牺牲品。

一句话谪出的都是宝,庶出的都是草。

最为悲催的是蜀王李恪,李世民言:像乃父。

李恪不论相貌,才学,能力,军事上是天才,却成了长孙无忌眼中钉,肉中刺。

不惜除之为后快,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相继被废,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就只有李恪和李治。

后世百家讲坛曾讨论过一个非常扎心的问题:

如果李恪没有被长孙无忌陷害而死,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发动逼宫立李治为太子之前。

果断处决长孙无忌,大唐会不会发生后面武周代唐之事?

答案是肯定的,同样也会出现一个盛世。

只可惜李恪之悲剧在于其身怀两朝血脉,其外公是隋炀帝杨广。

一些唐朝臣子荒谬的认为,李恪是隋炀帝杨广的外甥会复国隋朝,天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恪他姓李,不姓杨,这奇葩的脑回路怎么想出来的?

更何况李恪被冤杀之时,李治已登基为帝,已当了四年的皇帝了。

李世民选择李治为帝本意就是要保全剩下的儿子,却忘了长孙无忌这个老阴货。

这也是李治恼羞成怒的原因,下决心除去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的根本动机。

李治难道不知道李恪是冤杀的?知道,历史上庙号为高宗的,只有三人。

李治把帝王之术玩到最高境界,宋高宗赵构,清高宗弘历与李治相比,差得太远了。

唐高宗李治,扮猪吃老虎,把一切都玩弄于鼓掌之间。

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开始由着作郎萧德言教授《孝经》。

唐太宗问道:“你认为这部《孝经》中什么最重要?”

李治答曰:“孝道最为重要,幼年侍奉双亲。

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

退居在家的时候想到是劝谏君主的过错,纠正其恶。”

唐太宗听闻,大喜说道:

“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

贞观十年,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晋王李治才九岁。

悲哀思念之情感动了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从此特别受到宠爱。

不久被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唐太宗晚年,由于宠爱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导致太子李承乾与魏王一方争夺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