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隆脸色涨红:“正是。”
阿斗心道:
“史书有记载:【至嘉平中,安定皇甫隆代基为太守。初,敦煌不甚晓田,常灌溉滀水,使极濡洽,然后乃耕。又不晓作耧梨,用水,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隆到,教作耧梨,又教衍溉,岁终率计,其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
这人算是个屯田的人才。”
想到这,阿斗心意一转,琢磨道:
“李严确实有极重的权力欲,他可能是想在我回师前做些显眼的政绩,留住内阁首辅的位置吧。”
阿斗一叹,看着敦煌官员,脸色柔和了一些:
“朕会详细调研此事,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内阁的政令进行审视和调整。既保证朝廷的政令得以执行,又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敦煌众官员听后,感激涕零:“陛下英明。”
楼过长舒一口气:“保住命了……”
这时,阿斗又道:“今日之欺君罪,暂记之,俟他日查明事之原委,而后定尔等之刑!”
楼过闻言脸色又垮了下去:“还得处罚啊……”
阿斗说完挥挥手:“你们自去吧,朕再转一转,明日回城。”
马岱还想劝说,但看阿斗的脸色,将劝辞咽了回去,行礼后带着众文武赶回敦煌。
阿斗带着黄皓离开丰泽,在敦煌郡各地巡查,心里思索:
“欲治邦国,必赖举国上下之同心协力。身为帝王,我应筹划远图,辅以中道调和,方可保邦安民、长治久安。
只是国家实在太大,这个时代的通讯效率太低,‘同心’容易‘协力’难,‘筹划’容易‘落实’难。
‘中道调和’一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更是难啊。”
************
两日后。
阿斗回到敦煌,立刻召见诸葛亮、苏则、诸葛瑾、马谡等人。
众人早已知道了丰泽村的事情,都静等阿斗开口责问。
谁料阿斗没提此事,反而问道:
“参与封禅的官员都前往自个的驻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