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二月,召集抵达京师的贤良文学(贤良方正所选拔出的人才),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
这场会议的中心主题为“民所疾苦、教化之要”,贤良文学皆:“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示以俭节,然后教化可兴。”
贤良文学全盘否定官营政策,指责盐铁官营、均输、酒榷等皆是“与民争利”,这是百姓疾苦的根源。
桑弘羊承认盐铁等官营事业,会有一些弊端,但他认为不能全盘否定,他认为:“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
这是国家大业,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而且也可济民救灾,有益于农民
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而且,这些政策便于堵塞豪强大家的兼并之路,且可济民救灾,有益于农民。
此外,关于各种对外政策以及各种治理国家的理念也都有争议,双方在这场会议上展开激烈的辩论,
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七月,会议结束。 朝廷仅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以盐铁国营、均输平准为主的兴利之事,依然在继续。
也由于这场会议,霍光借助贤良文学,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而作为他政治对手的桑弘羊则受到一定的挫折。
不过,桑弘羊肯定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失去夺权的想法。
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没有被立为皇帝,心存怨恨。
当初汉武帝病逝后,燕王刘旦曾派遣中大夫至长安上书言:“窃见孝武皇帝躬圣道,孝宗庙......封泰山,禅梁父,巡狩天下,远方珍物陈于太庙,德甚休盛,请立庙郡国。”
请求能在各郡国设立汉武帝的宗庙,此时霍光秉政,自然没有同意这个请求,但依然赐钱三千万,增加封邑一万三千户。
这个结果让刘旦大怒,甚至说出:“我当为帝,何赐也!”的话。遂与宗室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
如今,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因与霍光争权而产生了嫌隙,便纷纷与燕国暗地往来。
他们记下来霍光的过失,并由给燕王上书汉昭帝,还替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求侯爵之位。
上书称:“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故曰‘观过知仁’。今臣与陛下独有长公主为姊,陛下幸使丁外人侍之,外人宜蒙爵号。”
不过,汉昭帝并没有听他们的,而且关于封侯之后也询问了霍光,依然被拒绝了。那霍光拉的仇恨值就更高了。
当时,如果要上书给汉昭帝,是需要由霍光先行批阅,如果有对霍光不利的事情,霍光是可以压下不报的。
弹幕“霍光权力真的蛮大的。”“难怪他们都想夺权。”“现在霍光的权力就有这么大了?”“以后他的权力会更大!”】
【所以上官桀是准备趁霍光休假的时候向汉昭帝上书,这样奏折才能到达汉昭帝的手中,汉昭帝批复之后,他们就能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再由桑弘羊与群臣一同胁迫昭帝罢黜霍光。
他们上书诬陷道:“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他们骗汉昭帝说霍光把郎官和羽林军都集中起来操练,道上戒严,太官先到目的地安排。
又说到:“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
意思是“苏武从前出使匈奴,被拘留二十年而不降,回朝后才当上典属国。大将军府中的长史杨敞无功,却当了搜粟都尉。霍光又擅自选拔增加自己幕府的校尉。霍光如此专权放纵,臣怀疑他有图谋不轨之心。臣愿意归还符节玺印,回京入宫侍卫,提防奸臣的意外之变。”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汉昭帝虽然年少,但很聪明,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押了,没有问罪于霍光。
弹幕“还入朝宿卫,他们当汉昭帝是傻子吗?”“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咋的,要清君侧吗?”“这不明显打的这个心思吗。”“刘弗陵还是很聪明的,就是死的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