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好的,怎么会好呢,柱子回不了头了,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赵老太泣不成声,死死捏紧被角,指尖用力到泛白。
赵柱子犯的错足以发派边关修建城墙二十余年,再回来物是人非,他这辈子算是彻底废了。
儿子伙同外人掳走两个孙子,赵老太恨的牙痒痒,可他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痛恨的同时感到难过。
童老太:“他走上这条路就该想到后果,柱子不是小娃娃了,要为自己犯的错承担责任。”
“我晓得,可就是想不明白他为何要走上这条不归路,家中是穷了些,可也没有让他饿过肚子,怎么就想不通犯错呢?”
赵老太自诩一碗水端平,没偏袒哪个儿子,怎么就小儿子被养歪了。
“想多了头痛,明早去问问柱子,看他脑子里究竟装的什么东西。”折腾一晚上,上了年纪的童老太熬不住,犯困的揉揉双眼。
“对,明早去问问。”
赵老太心系孙子,只瞧一眼躺在地上的儿子就收回了视线,没来得及说上话。
……
天际泛起鱼肚白,村民起了个大早往村长家赶,想知道拐子的下场,他们将院子围的满满当当。
初宝睡的早起的也早,缠着童老头跟着去,她趴在宽厚的背上左顾右盼。
好奇的睁大眼睛瞧,开发不全的脑子努力理解现在发生的事。
村长家的院子坐着七八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赵老太也坐在其中。
元老爷子年约六十,在村子的辈分最高,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率先开口:“柱子所做之事伤天害理,简直丧尽天良,交给衙门处置为好。”
辈分低他一些的李老爷子迟疑,“这等丑事传出去有损村子的声誉,将人交给衙门十里八乡都晓得,怕是没人敢同我们村的人来往。”
宋里正:“李叔说的不错,倘若柱子掳自己侄儿之事传了出去,就没好人家的闺女愿意嫁过来了。”
一个人的品质不能代表整个村民的,但人们听到这件不好的事,就会下意识觉着这个村子不好。
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怎会心甘情愿把女儿嫁进来。
就算不疼闺女的,也会拿这件事来提高聘礼,到时月湾村的男儿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