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连廊,唐初好奇看着一切。
“阿初,好孩子。在这里有什么不适应,一定要说出来,千万不要委屈自己。”
现在应该改口吗?她有些拿不准。
“阿初妹妹,该改口,叫娘了。”
唐初嗯了一声,“我知道了,妈妈。”
这一声妈妈,又惹下了顾母刚止住的眼泪。
有丫头在门口等着,见她们来这里,早早地就掀开门帘等着。
火盆是刚生的,房里不如前厅暖和。唐初本就怕冷,这会儿也没带手套。一双小手冻得通红,还很冰凉。
她们刚进屋,就有丫头拿来了汤婆子和暖炉。
唐初抱着一个,随手又给了青禾一个。
“青禾,抱着吧,你穿的薄,别冻坏了。”
也是很简单的布局,左边是看书练字的地方,中间一方小客厅,有个圆圆的茶几,右边就是卧房。
床是那种木制的雕花床,看的出来,整个房间还是清末那时候的风格。
唐初想到一个词,古色古香。
大嫂出去了,房间里就唐初顾母和青禾。
顾母拉着她坐下,青禾站在火盆旁边。
“阿初,跟妈妈说说,这些年和平京,过得好吗?”
“妈妈,我和他也是抗战前一年才成婚的。他在山城附近坠机受伤,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云城。我连夜坐着飞机赶到时,他还在手术。在医院里,我照顾了几日。也是那几日,我们才体验到了这不确定的生离死别。我带他回了云水街,休养了月余。”
“顾家还是怠慢了你,不该这么把你娶进门。”顾母的语气里全是惋惜。
”妈妈,没有怠慢。我向来喜欢简单一些,云城免遭敌人侵略,还算安稳。当时的情况,家人征求过我的意见,是我执意简单操办的。“
唐初回握着顾母的手,“妈妈,我跟凌飞聚少离多,有时就连书信也是半年才有一封。”
“那几年,北平的日子也不好过。你父亲看起来严厉,可是提起平京,也全是夸赞。只是失联太久,他也从未跟家里捎来任何口信。我们都以为,他已经。。”
“这事也怨我。抗战胜利后,我该早点劝他回家的。只是我,我。。”
顾母拍着她的手,“怎么能怪你呢,错也是平京的错。”
唐初的眉眼一直笑着,她的长相向来讨喜,深受长辈抬爱。在北平,也是如此。
顾母欣喜慈爱的看着她,打量着她。
她们这边聊着家常,凌飞这边就跪下了。
顾承邦也没有心软,就让他一直这么跪着。老子问什么,他就回答什么。
态度诚恳,未敢欺瞒。
大哥已经离开,房间里就剩他们父子二人。
话题,一直在这几年的经历上。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打了几场漂亮的仗。
空军那几场载入史册的胜仗,顾承邦一一问到了。凌飞参与的不少,顾父越听面色越缓和。
“起来吧,坐下说。”
这话的潜台词,你小子混的不错,没有给顾家祖宗丢脸。很勇敢,很热血,是顾家的好男儿。
坐下后,“平京,你和阿初的婚事。虽说你云城的唐伯伯不曾说什么,但是顾家应该也给唐家给唐初一个交代。”
“爸爸,阿初和我,都不想太过铺张。”
“听你们的意思,在云城也是仓促成婚。三媒六聘,八抬大轿这些都免了?”
“是的,我第一次正式登门,去云水街拜访的时候,唐伯伯拆穿了我的身份。成婚当日,腿伤未愈,跪着的疼痛感,就是我求娶唐初的决心。”
“只是你们都没想到,阿初是第一个知道你身份的人。你们以为瞒的很好,却没想到,阿初才是真相。”
提起这个,凌飞有些懊悔,他应该早日坦白的。他在唐初面前,就像个傻子。
“阿初很聪明,看待问题也有寻常女子不同。我想自九一八之后,她就看清了未来,看清了至少未来十年的动荡。所以,她在事情失控前,去了云城,遣散了金陵唐公馆的所有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父亲,她在云城成立的云佑院。是在这场战争爆发前,提前准备好的物资和场所。她救下李盛源,又寻机把他和二哥一起送出国,为的就是战争胜利后,建设新的国家。”
顾承邦的手搭在太师椅的扶手上,想着凌飞讲的这些话。
“父亲,我说这些,就是想告诉您,唐初不在乎那些虚礼。她是务实的人,更看重事情本身。”
“既如此,婚礼之事就此不提。电报局复工后,我一定要给你唐伯伯发封电报。”
“父亲,还有一事。”
“唐初她,那几年建立云佑院,又照顾唐家的生意,身体一直不好,失眠也很严重。所以,在孩子的问题上,我也从未强求。”
顾承邦没想到这些,看着自己的儿子,阔别十年,如今三十多岁了。
“这是你们夫妻的事,我不会插手过问,包括你的母亲。”
凌飞松了一口气,“父亲,儿子过几日还得回金陵去。”
这才刚刚回来。
“那是自然,你还有公职在身。想住几日就住几日吧,想什么走就什么时候走。”
凌飞扶着自己的父亲,去了院里。站在廊下,看着这四方的院落。
“你走那年,你母亲整日以泪洗面。而我也确实怪了你许久。尤其是信里说的,退掉了与唐家的婚约。我当日就要跟着你大哥去金陵城赔罪,是你母亲劝着,不让去。去了又能如何呢,自己的儿子在哪儿都不知道。”
“可是儿啊,等平津接连沦陷后,你母亲她才终于理解你,当初一走了之弃笔从戎的决心。”
“儿啊,好样的,是我顾承邦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