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和赵煦的接头

赵煦问道:“他能有什么用?”

“他官是不大,但他子承父业的观点很重要。”苏过进一步劝道:“而且就因为他官小,往日又无劣迹,反倒容易处理。”

“你的意思是,”赵煦有些明白了,接着苏过的话说道:“我先将他调回朝中,当一个楔子。”

“正是,”苏过笑道:“他早年就想进御史台,现在成全他也不晚。”

赵煦兴奋地点点头,思考了下该怎么做,不过转念又问道:“那蔡确就不管了?”

苏过犹豫了一会,说道:“蔡确因文字获罪,的确冤枉,但他处罚之重,其实不是因为那几首诗。”

这事赵煦当然知道,低声道:“你觉得蔡确说得是真的吗?”

这个话题太敏感,苏过也不知道赵煦到底有几分信,但他不能在这件事情上迟疑,立马轻声道:“臣觉得是假的。”

“为什么,蔡确可是爹爹看重的相公。”赵煦表示不解。

苏过恳切道:“官家不该怀疑娘娘的,当年立储之事知道的人并不少,官家日后可以多方佐证。不过臣以为蔡确发出这样的言论,要么是他自己有别的想法,要么就想抢定策之功。”

赵煦因为不满祖母,所以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蔡确是好人,听苏过这么一说,怪道:“你到底站在哪边的?”

苏过愈发谨慎,低声道:“臣支持变法的主张,但不是谁支持变法,我就支持谁。”

这话有点绕,但意思很明显,他不支持蔡确。

赵煦想到苏过是王安石的学生,觉得自己明白了,笑道:“你看不上蔡确。”

苏过只说了句不敢,没往下接话。

赵煦已有决定,准备回宫,忽然又停下来说道:“满朝的大臣中,苏大学士对朕最恭敬,其次便是你家的两位,朕一直都记着的。”

苏过忙起身长揖,替父亲和叔父谢过。

说完赵煦便离开了。

苏过这才松弛下来,庆幸当年对苏轼和苏辙的劝告还是起了作用的。

小孩子可记仇了,这帮老臣个个眼里都只有听政的太皇太后,但苏颂每次跟娘娘汇报完,都会再向赵煦奏报一遍,苏颂拜相后,但凡赵煦有事要宣读,苏颂也告知大臣们俯首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