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这里好漂亮。”唐周睁大双眼想要将洛阳的繁华尽收眼底,丝毫没有注意到张角目光中那种深深的失落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族们盘踞在城中,享受着万民的供奉,但是当百姓遭受灾厄时一个个紧闭城门,摆出事不关己的姿态。

这城中的繁华都是那些百姓用汗水和心血一点一点为他们铸造的啊。

张角第一站来得便是蔡邕的府邸。

那时的蔡邕还只是一个初出官场的儒者,虽然儒学造诣颇深但距离大儒还是有一段差距的。

在得知张角的来意后蔡邕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张角的请求。

“道长,熹平石经是延续文脉的大事,是功在千秋的好事,绝不可能因为百姓而中止。”

“伯喈(蔡邕的字),一字千金,那石碑上一个字就能将数万百姓从水火之中挽救出来啊!”

面对张角苦口婆心的请求蔡邕还是选择了拒绝。

“碑文立,则我儒家正统便能确立,将来必然可以涌现出大批忠君报国的学子,到时我大汉颓势必然可以一扫而空,道长怎能如此短视,因眼前小利而错失国之大事。”

“那受灾的百姓就该死了么?”

张角的话让蔡邕陷入了沉默,宴席的气氛一下子僵住了,场上只剩下了唐周大口大口享用美食的声音。

什么儒家正统,什么功在千秋,这些唐周全都听不懂,他只知道这的饭很好吃,这里面有一种叫做肉的东西,是他吃过最好吃的东西,美味程度要比师父的长寿面还要好吃。

唐周想了想,长寿面每天都有,但是这肉好像吃完就没了,那算了,还是长寿面好吃。

张角最终还是落魄地离开了蔡府,临行前蔡邕将自己毕生的积蓄全部交给了张角,算是为了那些百姓尽一些自己的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