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我家里除了我没别人了。”
张角回头看了看,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也在此刻探出了脑袋,张角也摸了摸他们的头轻声对着唐周说道:“那你以后就跟着我吧,当我的弟子,我给你饭吃好不好?”
“好!”唐周昂这头答应了张角的要求,从此张角的弟子又多了一个。
唐周的加入不是终止,张角在那个冬天陆陆续续收留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孩子,张角每天为他们做着自己拿手的长寿饭,晚上为他们讲故事,哄他们入睡。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大汉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大旱,洪涝等天灾时有发生,使得大汉境内每年都会灾民遍地。
张角一如既往的施粥,利用自己的钱财接济百姓,自己的钱不够了,那就管一些当地的大族借。
张角在那时还是很有名望的,而且这粮也是为了救济百姓而借的,很多大族为了名声都会将自己家的陈粮旧谷交给张角,换取一些乐善好施的名声。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角又继续干了两年,终于,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一场瘟疫在大汉的疆土上肆虐,无数百姓感染瘟疫在病痛中不甘的离世了,就连张角此前收留的弟子都有四五个不幸感染瘟疫去世。
此时,张角才意识到想要让百姓不再受苦,不是靠他一个人可以解决的。
恰逢此时,朝廷传来赦令,大召工匠前往洛阳。
张角在经过一番打探后得知了朝廷此举的目的,原来是刘宏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学,弘扬自己的功绩,令蔡邕、李巡等大臣标定经文,刊刻《诗经》《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7种儒家经典。
这场浩大的工程得到了当时世家和儒者的广泛称赞,而张角在意的只有实施那项工程的钱款。
一字千金,碑文更是达到了20多万字,张角被这个数字震惊到了,如果这些钱能够被用来赈济灾民那这场瘟疫能少死多少人啊。
张角躺在床上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张角便向他的弟子们宣布,他要进京面圣,要用那些刻碑文的钱接济百姓。
作为张角跟屁虫的唐周也很是欣喜的抱着张角的大腿“师父,带我去呗,听说洛阳那可美了。”
本来张角是不打算带几个拖油瓶的,但耐不住唐周的纠缠只能答应了。
在洛阳,唐周第一次看见了高达数十米的花船,那里的人们穿着的都是锦衣绸缎,与之相比张角和唐周身上的麻衣简直是乞丐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