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场好戏(八)

后来王重荣霸占河中盐池,也是这厮帮着那厮与朝廷作对。大顺时,若非这厮埋了十万神策军,使朝廷无兵可用,李茂贞敢闹吗?就韩建那厮,区区一个华州,也想奉天子令诸侯?

二十年前河东什么样,现在是什么鬼样子。我没去,你没去过?昭义,河中,哦,还有成德,魏博,哪处乱子没有这厮。据闻在成德,这厮一次腌了上万俘兵做军粮,残民如屠猪狗,所过之处无不残破。幽州之事,历历在目,郑家大郎因何而死?卢龙百姓,有多少亡人破家。那是王者之师?一乱臣贼子,敢说匡扶天下,还给我儿做义父。无耻之尤,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三郎笑道:“大人真知灼见,至理名言。放心,独眼龙什么玩意儿大兄与我心里有数。咱是要为民请命、匡扶社稷、振兴大唐,与他这些畜生不是一路。若非实力不足,这次就将他跟刘窟头一勺烩了。但是饭得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大了,咔,容易扯着蛋。大兄从来也没认过这厮,当初在晋阳是形势所迫,从权而已。

事急从权,这不也是圣人教诲么。”

心里有数。哼。儿子这小嘴叭叭叭说半天,老太公突然就想起刚刚这小子下跪的事情,立刻又火了。原来,在大唐接敕书,大臣是不跪的,接受敕书后怎么表演全看个人,并没有一定要磕头谢恩。而且大唐官员胡乱下跪是极失官体人格的小人行径,气得老汉又将棍子抄起,劈头就给了儿子一下,怒道:“小子。方才你跪个甚,你欲予谁家为奴?”

李三看老爷子又怒了,撒腿就跑,去给大哥帮腔。

看儿子去远,老汉将棍子一扔,换上得意的笑脸,哼着小曲转走了。

前面张忠话没说完就闹个花脸,后面的台词也不知该念不该念,非常尴尬。李大也不知该怎么说。两人就这般尬着,直到李三顶着一脑门淤青回来,进度还在刚才那会儿。

“刚才说到哪里了?”李三郎揉着额头,明知故问。

“啊,啊。”张忠“啊”了半天,也没憋出个屁来。

就刚才这情况,小中官可是看得分明,晋王实在是有点一厢情愿。眼下这局面其实有点突然,李大也没想好要说什么,乐得这么尴尬。看三郎这样子,似乎是有对策,干脆继续沉默,让弟弟表演。

李三郎道:“尊使。俺武夫说话直,若晋王有甚吩咐,你只管说。”

张忠道:“晋王与县男常有书信来往,何须我来传话。实是家父遣我来,希望县男能够与……

“唉。”李三郎打断张忠道,“晋王与刘帅势同水火,就这么点事,何须扭扭捏捏。尊使,请你向晋王,亦向张公说明,家兄与豹骑军皆感怀晋王恩情,绝不与晋王为敌。只是我等毕竟燕人,与刘帅交兵,亦很难向军士交代。只好远避塞北,两不相帮。此外,也请转达,晋王与刘帅相斗,非我等所愿见,若能释除误会不起刀兵,方是幸事。”

“这。”张忠心说这不是扯么,小爷还能做了这个主?就忍不住要多说两句,“非晋王欲加兵,实是刘节帅背盟在先啊。”

李三郎道:“尊使。晋王待家兄、待我军甚厚,我等亦非忘恩负义之辈。但下面这些话,若有可能,请转晋王知晓。

卢龙不比成德、魏博富庶,财用有限。要养官养兵,还要承担塞防重任,以卢龙一镇之力养两镇之兵,本身就是强人所难。凭甚用卢龙钱粮养河东兵?此乃镇中人心。非刘帅所能左右,他今天若敢刮地皮,明天脑袋就得挂上幽州城头。晋王之所欲,谁做这节度使也办不到。

当初从府库中运往河东财货有多少?河东军又掳掠走多少?没有百万也相去不远吧,不少了。还要怎样?尊使在河东,当知河东军都是什么德行。实话实说,河东军进卢龙,没人欢迎。

我也在河东待过,镇中困窘是河东军自己作孽,是河东上下贪婪残暴,残民害民。不想着整肃军纪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天天只想掳掠地方,让别镇出钱出粮,为河东买单,怎么可能?岂非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