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分三场,试题因之也按三场列出。由于是分省考试,所以各省的试题是不同的。
试题经义题一般由同考官拟出,然后由主考官确定。
四书题、策题则主考官拟定。
其他题目则大家一起商议,最后也由正副主考官来确定。
第一场考四书五经。
乡试已经不再考墨义和帖经这种完全不用脑子思考,死记硬背就行的题目了。
孙山看了看试题。
《四书》义三道,《五经》义三道,还有一道本经题。
孙山的本经是《周易》,所以对应地做周易题。
三天内完成七道题,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主要看你写得怎样。
这一场主要是考考生对《四书》、《五经》以及各家注疏的基本掌握情况,类似于基础知识的考试,答案也是统一的。
同时也考学生八股文的熟练程度以及运用程度。
孙山仔细看题,很快就找到题目的出处了,只要第一步审题正确,往后怎么写,多多少少都会得分。
孙山把题目放一边,先填好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祖上三代等资料,这些是基本的,也必须填清楚的。
就算考得再好,这些如果忘记填写,成绩也会作废的。
乡试题
孙山把填好的资料收拾好,下面就可以正式做题了。
第一天往往是精力最充沛的,孙山想趁着这股精神气,尽量把题目做好。
特别现在茅房并不是很臭,越往后,茅房散发出的恶臭越让崩溃,孙山需要把所有题尽量构思清楚,尽量做出来。
孙山先做《四书》题,看到有两道竟然在岳麓书院做过,瞬间信心大增。
而且这两道题目还被周大人批改过,孙山在这么一刻,觉得所有霉运都离他远去,瞬间成为一个幸运儿。
主考官杨勋果然是传说中的中规中矩,出的题目也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出现传说中的非常变态截搭题。
杨大人出的题可以说得上四平八稳。
不过这样的题目,想要拿高分也难,只要熟读四书就知道出处在哪里。
知道在哪里,离答题就八九不离十了。
孙山比那些人有优势的是他的文章被周大人批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