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姐妹之间的是非对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的事情,之后也没有人再提起。具体的情况,或许只有双方当事人自己才清楚了。
我觉得上一代人多少有些势利眼,当你生活过得好的时候,人人都愿意与你打交道;当你生活过得不好的时候,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有时候亲戚可能还不如邻居和朋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爸爸年轻时是个能干又能折腾的人,也很听妈妈的话。妈妈在我心里一直是那种很有主见、也很要强的女人。家里的大事小事,爸爸都会和妈妈一起商量,而妈妈给出的建议往往也都是正确的。
头些年,父母攒了一些积蓄。粉条厂不干了之后,他们商量着养猪赚钱。妈妈就像个领导者,爸爸则是执行者,两人配合默契。没多久,爸爸开始在旁边村子的砖厂每天拉砖回来盖猪舍。老房子的院子很大,有五六百个平方。为了节省财力,爸爸没有请工人,亲自上手。那时在我眼里,父母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神!
盖猪棚用的砖是砖厂烧坏了但还能用的那种,这样可以省掉一半的成本。妈妈和哥哥偶尔也会帮忙搭把手。那年我刚上小学,每天放学就会跟在爸爸身后,负责给他切茶倒水。
从夏季一直盖到秋季,猪舍才完工。那养猪用的大棚盖得还挺好的,在九几年的我们那边,极少有那样的大棚。半自动喂食石槽也是爸爸自己做的,每间猪棚能养十几头猪。棚顶是厚厚的塑料布,外边配着草帘子保暖,棚内长长的过道连接着各个猪棚,冬天里面很暖和。
完工后,父母又拿出了大半积蓄买了一百多头猪崽。秋收后的玉米拌着饲料用来养猪。那个冬天,爸爸还是像往常一样勤劳,出去做些小生意。我和哥哥也大一点了,总是跑出去找小伙伴玩。妈妈就在家负责照顾猪崽,闲暇之余还是会做工织毛衣赚零花钱。我那时也跟着妈妈学会了织毛衣,不出去玩的时候,就会帮着妈妈一起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开春,猪价确实如同父母分析的那样升到了最高,也是那几年猪价最高的一年。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天灾人祸降临了。那时还没有保险,快到能出售的时候,一场瘟疫来袭,每天都有七八头猪死去,没几天时间,一百多头猪就只剩下几头了。妈妈辛辛苦苦养了一冬天的猪,就这样接二连三地没了。一年辛苦投入进去的成本,上上下下至少十万块钱打了水漂。
在九十年代,十万块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那段时间,爸爸愁坏了,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挖坑埋死猪。妈妈看着爸爸满脸愁容,心里也很心疼。事已至此,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劝慰爸爸没关系的,可以从头再来。
小时候,在父母关系和谐的那些年里,我觉得妈妈的内心非常强大,她从来不会抱怨爸爸哪里不好,一直都在鼓励爸爸做事。
也是从那年开始,家里各种不好的事情接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