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5月31号,联合国军自突破中路志愿军防线后,进至涟川、华川一线,目标直至志愿军战略后方,铁原。
铁原是志愿军关键交通枢纽,它连接着多条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在此交汇。
又因为是交通枢纽,铁原也是志愿军重要的后勤补给中心之一,储存着大量的武器弹药、粮食、药品等战略物资。
这些物资是志愿军维持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保障。
如果铁原被“联合国军”攻占,不仅这些掏空中国家底的物资会落入敌手,而且志愿军后续的补给线也会被打乱,前线部队会陷入弹尽粮绝且难以弥补的困境。
尤其联合国军还可以利用这里的交通优势,快速向志愿军纵深推进,扩大其进攻范围。
那么从第一到五次战役付出巨大牺牲才换来的战果,便有可能转瞬功亏一篑。
能够领悟出磁性战术的李奇微,其战术的核心就是着重在志愿军后勤不足上做文章,而直插纵深突袭铁原,无疑打得就是志愿军的命门。
到这里,志愿军无论如何都不能再退了,哪怕战士们的双腿已经跑到脱力,哪怕弹药粮食还没有得到补充,这场与敌军硬碰硬的铁原保卫战,都无法再避免。
最终负责守住这条防线,承担起这场存亡之战的,是恰巧离铁原距离相对较近,能够最快赶赴铁原进行防御部署的六十三军。
此时六十三军的兵力还剩两万五千人,可他们即将面临的是敌人四个整师五万多人,且他们的正面防线宽达五十五公里。
最重要的是因为敌军的机械化兵团突破速度过快,友军短时间难以驰援,彭总给六十三军定下的坚守时间不是几天,而是半个月。
六十三军,甚至是志愿军史上最悲壮的一页就此翻开。
1951年6月1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进到了涟川山口至种子山一线,距离志愿军大本营铁原近在咫尺。
此时的六十三军已经是一支连续作战一个月的疲惫之师,但志司要求六十三军必须阻击十五天,哪怕战至最后一人都不能放一个敌军出现在铁原的命令下达后,六十三军立即根据地形和局势做出防御部署,全军上下也立刻投入到构建防御阵地之中。
因为防御面宽大,敌军又倍于己方,六十三军只能将兵力利用到极致。
其中安排六十三军下辖的187师和六十五军败撤下来的194师为防线右翼,负责玉女峰、榛田里、粟洞、上里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