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阎姬(五)盖棺定论

有的大臣,回想起阎太后的种种恶行,义愤填膺。有的则从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认为此举势在必行。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激昂,众人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推动着这一决策的形成。

司徒李合的门客周举,神色凝重地对李合说道:“大人,您且听我一言。从前,那久远的岁月中,瞽瞍曾多次心怀恶意,想要谋杀自己的儿子虞舜,然而舜却始终对父亲更为孝顺,其德行令人赞叹。

还有郑庄公,他的母亲武姜,竟妄图谋杀庄公,庄公悲愤交加,发誓:不到黄泉之下,不再相见。再者,秦始皇怨恨母亲淫乱失行,以致久不见面。这些帝王与亲人之间的纠葛,充满了痛苦与矛盾。

但是后来,他们分别被颍考叔、茅蕉的劝谏所感动,最终重修孝道。史书中对这些事迹,都怀着钦佩之情,予以十分称道。

如今,阎显兄弟刚刚伏诛,太后被幽禁在离宫之中。太后身处这般境地,倘若因此悲愁生病,万一发生什么意外,皇上又将何以号令天下?这必然会引发天下人的议论与质疑,对皇上的威望造成极大的损害。

小主,

如果采纳陈禅的意见,后世必将把这罪过,归到您的身上。大人,您需深思啊!我们应当密奏朝廷,诚恳地请求皇帝,供养太后,让太后能跟过去一样,率领文武百官朝见。如此,方能顺应天心,以答复人们内心深处,对孝道与亲情的渴望!”

司徒李合,听了周举这番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的话语,深知其中利害关系,当即毫不犹豫地立即上书汉顺帝。

出于孝道,以及为日后的政局考虑。汉顺帝虽然对阎姬有一百个怨恨,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汉顺帝还是妥协了。他压抑住内的不甘情愿,选择了去朝见阎姬。

公元126 年正月,在这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之际,汉顺帝亲自前往东宫,朝见阎太后。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此次朝见更是意义非凡。

汉顺帝以庄重而尊崇的礼仪,展现出对阎太后的敬重。而阎太后,在此之前或许心中还存有诸多忧虑与不安,然而当见到汉顺帝亲临东宫,她内心的忐忑方才渐渐消散,史称其“意乃安”。

同年 2 月 19 日,阎太后猝然崩逝。她的离去,在宫廷之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这位曾经在权力的旋涡中,历经风雨的太后,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她生前,宫廷内外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她身处其中,必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阎太后逝世后,被赐予谥号为“思”,史称安思皇后。这一谥号,蕴含着对她一生的评价与追思。次月甲申,依照皇家的礼仪规制,她与汉安帝合葬于恭陵。

当然,后世一些学者认为,纵观阎姬进入皇宫的十三年时间。不论是成为皇后,以及太后,她的所作所为,基本都配不上“安思”这两个字的谥号。

她的存在,并没有给皇宫内院带来安稳。反而是带去了阴险和毒辣,汉顺帝的生母就死于阎姬的毒杀之下。

至于“思”字,在她的身上,更是很难有所体现。也许,汉顺帝赋予阎姬思字,并不是肯定她的思考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更多的是,希望后人多反思一下,阎姬的所作所为,并引以为戒。

当时,不论如何。汉顺帝对于这个毒害自己生母的皇太后,还是给予了相对体面的后事处理。也许是碍于孝道,也许是为了稳固当时的朝堂。历史的结果是,阎姬以汉安帝皇后的身份,获得了合葬恭陵的待遇。

回望安思皇后阎姬的一生,在历史中虽然没有记载她具体的出生年月。但是,她在东汉的皇宫内生活了十三年左右。按照这样的时间去推断,应该阎姬在去世的时候,不到三十岁。

不过,对于阎姬的去世,后世的疑虑不是很多。基于当时的背景,以及阎姬生前的所作所为。我想,阎姬自食恶果,死于非命的概率是非常的大的。不过,历史的记载,以及后世的人们似乎并不热衷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