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邓绥(九)行政手段

当时,邓氏外戚的宗族,主要分布在老家南阳以及京师洛阳,这两个重要的地区。邓绥深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于是果断颁布了《检敕外戚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郑重地诏告司隶校尉,这一负责监督京师和地方的重要监察官,以及河南尹、南阳太守,明确指出邓骘等人,虽然目前能够安分守己,但邓氏宗门广大,姻戚众多,宾客中不乏奸猾之徒,难免会有人违法犯禁。

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必须予以严惩,绝不留情。此诏一出,犹如一道惊雷,彰显了邓绥约束外戚的坚定决心。从此以后,但凡邓氏亲属有犯罪的,邓绥绝不宽恕,一视同仁。

在邓绥的严格约束和精心教育下,邓氏子弟大多能够奉公守法,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其中,她哥哥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贿赂的事情被揭露后,邓骘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为了向天下谢罪,竟然将妻子和儿子的头发剃光,这种举动在封建社会中是极其罕见的。

封建时代,一直推崇的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即使是,历史上许多女权人的当朝时代,也无法去扭转这样的局面。

邓太后临朝执政伊始,便展现出了其开明与睿智的一面。她深知治理国家需要广纳贤才,不拘一格,于是力邀博学高才的才女班昭,参与政事。班昭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在邓太后的支持下,为朝政出谋划策,贡献了诸多宝贵的智慧和见解。

与此同时,邓太后极具前瞻性地意识到,宫女群体同样具备提升和发展的潜力。为了充分发挥宫女们的作用,她开创性地为宫女提供教育。通过设立专门的教育课程和安排优秀的教师,宫女们得以接受知识的熏陶和技能的培养。

在这样的环境下,婢女们出入宫中,不再仅仅是默默无闻的服务者,而是大多能够对朝政得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她们凭借在宫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学的知识,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朝政的利弊。

邓太后善于发现和赏识人才,对于其中那些资历深厚且德高望重的婢女,她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尊崇,将她们封为“中大人”,使其成为内职。

这些被封为“中大人”的婢女,凭借着自身的经验和威望,在宫廷内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协助邓太后管理宫廷事务,维护宫廷的秩序和稳定。

邓太后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当时的朝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世树立了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典范。

不仅如此,邓太后还组织放免了部分掖庭宫人。要知道,在古代的放免制度中,通常都是由男性来主导实施的,女性实施放免的情况极为少见。

这种放免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邓太后出于对女性同胞的深切同情与哀怜。她深知这些掖庭宫人的苦楚与无奈,理解她们在宫廷中失去自由的痛苦。邓太后以其女性特有的温柔与善良,打破了传统的束缚,给予了这些女性重新获得自由,追求新生活的机会。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邓太后的慈悲心怀,更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展现出了女性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珍贵情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温暖而又独特的篇章。

当然,对于人才获取,选拔制度是最为直接的。在邓绥的主持下,当时的朝堂开创有道科,完善察举制。

在汉代的察举科目中,“有道”科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一科目始于汉安帝永初元年(107 年)三月,当时的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邓太后深谋远虑,为了选拔出真正能够为国家和民众谋福祉的贤才,毅然下诏让三公九卿,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积极举荐“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等。

这里所说的“道术”,涵盖了极为广泛且深奥的领域,其中包括神秘莫测的天文,精确严谨的历数,以及救死扶伤的医方等诸多方技术。这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国家的发展,民众的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公元108 年七月,邓绥再次展现出她对人才的渴求与重视,再次下诏选举“有道术,明习灾异、阴阳之度、琁机之数者”。她深知这些精通特殊技艺和知识的人才,能够为国家应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变化提供宝贵的建议和策略。

公元111 年,邓太后持续发力,再度下令各级官员举荐“贤良方正、有道术”之人。不仅如此,她还派出公车特征入京,并亲自表示“朕将亲览焉”,充分彰显了她对人才选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自参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