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劝降李定国

听到刘国能和高一功已经投降朝廷,几位首领都大吃一惊,他们几乎同时从座位上站起身,不可置信的看着高文采。

如果刘国能和高一功等人真的都已经投降朝廷,那么全国就只有他们三万多义军了,大明军队可以毫无费力横扫他们……

不过李定国很快就镇静下来,以神武皇帝的魄力,他不会允许流寇继续存在大明,日后必然派兵南下镇压义军。

既然高文采已经来到台州,说明吉安和九江肯定有官员去劝降,顺应局势,刘国能和高一功归顺朝廷很正常。

李定国不禁回忆起当初纷纷烈烈的各路起义军,那时是何等规模和威势。

陕北的王二第一个举起了起义的大旗。

陕西地区算是当时的重灾区,赋税繁重不说。

而且连着好几年都没有下雨了,严重的干旱导致农民们颗粒无收、饥荒不断、饿殍遍地,时不时的还有人吃人的事情发生。

王二宣布起义之后,陕北的百姓们纷纷都起来响应,他们一起攻官衙、杀官吏、劫富人、济百姓。

后来随着众多饥民和逃兵的加入这支义军迅速壮大了起来。

王二起义不久,陕西府谷的王嘉胤也宣布起义。

他率领着饥民们对抗官兵,转战于西北各地。

这支农民起义军人数最多的时候发展到了三万之众。

王嘉胤死后王自用率领着义军活跃于山西、河南一带。

小主,

王自用在与明军的交战中受了重伤,不久便病死了,王自用死后这支队伍宣告解散。

不久,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

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

明朝派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

斗争的实践教育了起义军,他们深深感到,只有联合作战才有力量。

崇祯八年,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共13家,72营,在一起共商对敌之策,明末参与围剿的官兵,都不明白到底农民军有几股。

刚开始三十六营分别指高迎祥、扫地王、邢红狼、八大王张献忠、黑煞神、曹操罗汝才、乱世王、闯将李自成、闯塌天刘国能。

满天星、老回回马守应、李晋王、党家、八金刚、混天王、蝎子块拓养坤、点灯子赵胜、不沾泥张存孟、张妙手。

白九儿、一阵风、七郎、大天王、九条龙、四天王李养纯、上天猴刘九思、丫头子、齐天王、映山红、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革里眼贺一龙等。

农民军通常是"营"为单位,各营有一头目,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相互不节制,无领导关系。

后来又出现为以“家”为组织形式的,由各营相对稳定的合并后组成.农民军以一大股一大股的形式活动的,一大股往往有一营或数营。

初有三十六营之说,攻陷凤阳时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说,后统称十三家,最终形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主力。

李定国想起当初起义军的规模和威势,再看看现在身边十几位首领,他立即有种无力感。

几十万大军,数百起义军首领,在刘国能和高一功他们投降后,现在只剩他们这三万多人。

还有能力和朝廷抗衡吗?当然没有,官兵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他们,为了让麾下将士好好活下去,归顺朝廷乃是最好选择。

平时率军打仗他是当之无愧的首领,可如果要投降朝廷的话,李定国必须要和麾下将领达成一致才行,不然肯定会发生内乱。

李定国沉思半天,才对高文采说道:

“高大人,归顺朝廷这件事,本人说了不算,必须好好商量一番,给我们一个月时间,一个月之后,定给朝廷一个满意的答复!”

“可以,本官先告辞,一个月后再来!”

高文采很干脆,立即起身告辞。

刘国能本就是朝廷的人,高一功他们有李过劝说,这两家很容易搞定。

对李定国他们这一股势力,朱慈烺知道需要一定的时间,并未给高文采时间规定。

李定国是着名的民族英雄,如果他不强烈反抗,朱慈烺绝对以收复为主,大明中兴还需要他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