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炮兵团在装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41 式山炮和 92 式步兵炮已经陆续装备了 3 个连,每个连均配备了 6 门 92 式步兵炮或者6门41式山炮。
简单计算一下,现在已经完成装备的 92 式步兵炮营,装备了 18 门92式步兵炮,同时还剩余 6 门92式步兵炮作为储备用,暂未投入使用,因为专业炮兵的缺乏。
现实的情况是,炮兵的数量暂时无法满足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经过深思熟虑,陈振华决定先集中精力打造 3 个连的 92 式步兵炮连。
毕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兵员的质量,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在人员调配方面,李有才和赵长城等人经过一番深入的商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们果断地将赵长城从迫击炮营直接调整到 92 式步兵炮营,这一决策并非轻率之举,而是基于对部队整体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对每个人能力特点的精准判断。
迫击炮营的管理工作,则全部交给了王承柱和另外一名经验丰富的炮兵专业人员武庭。他们将共同肩负起迫击炮营的训练、指挥等重要职责,确保迫击炮营在新的领导下能够继续保持战斗力,并不断发展壮大。
为了进一步加强迫击炮营的领导力量,陈大旅长还精心安排,增设了一个迫击炮营副营长,由武庭担任副营长,王承柱担任营长。
这样的部署,目的就是为了将迫击炮营尽快打造成具备团一级规模和实力的战斗单位。
就训练难度和重要性而言,92 式步兵炮和 41 式山炮的炮兵训练相比迫击炮要更加复杂和关键。
这不仅需要炮兵们具备更加精湛的技术,还需要他们对战场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而迫击炮的训练则相对较为迅速,这得益于目前已经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迫击炮炮兵。借助他们的经验和技能,能够快速地培养出更多的新迫击炮炮兵,使迫击炮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壮大。
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才做出了将赵长城从迫击炮营调到 92 式步兵炮炮营的决定。
赵长城和李有才一起肩负起了训练 92 式步兵炮营广大官兵的重任,他深知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也下定决心要带出一支精锐之师。
而此时的迫击炮炮营,配置并非之前的三个连,而是扩展到了四个连,未来随着迫击炮数量的增长,还将扩充增加更多的迫击炮炮连。
这样的调整和扩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陈大旅长和小陈旅长提出的火炮下沉战略规划和作战需求。
那就是要让迫击炮能够进入到每个连级单位,包括 386 旅和独立旅,以提升整体两个旅的火力支援和战斗实力提升。
在这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调整,都凝聚着将领们的智慧和将士们的努力,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拼搏,为了最终的胜利,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