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县,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其军事地位重要,历史上是塞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它南控阳方——宁武关隘,北固洪涛山要塞,西靠管岑山脉为屏,东连广阔的大同盆地。
在抗日战争中,朔县经历了惨痛的“九二八朔县惨案”。1937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四),侵华日军攻破朔县城,进行了长达三日的屠城。这段历史是极其惨痛的,朔县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九二八朔县惨案”也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重大血案之一,它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
在第二纵队向大同煤矿发起进攻的同一时刻,战火也在朔县迅猛地熊熊燃起。
朔县古城建于元末明初,城墙周长八里,有四座城门,分别是东门“文德”、南门“承恩”、西门“武定”和北门“镇塞”。
日军在放弃了部分驻军人数稀少的据点和县城之后,将目光聚焦在了朔县。他们妄图在此处构建起坚不可摧的防线,于是在朔县城墙防御的基础上又在城内外大肆修建防御工事。
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城墙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个个火力点。这些火力点分布密集,相互交错,形成了严密的火力网,仿佛一张张狰狞的血盆大口。
城外,一座座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碉堡矗立着,坚固无比。碉堡的射击孔阴森寒冷,透出令人胆寒的杀意。
而在碉堡之间,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战壕和交通壕。这些战壕和交通壕蜿蜒曲折,宛如一条条潜伏在大地上的巨蟒。
为了尽快完成这些工事,丧心病狂的日军强征了朔县周围的老百姓。那些无辜的百姓,在日军的刺刀和皮鞭下,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来到这充满苦难和危险的地方。
日军士兵面目狰狞,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恶狠狠地逼迫着老百姓们干活。老弱病残也未能幸免,稍有迟缓便会遭到毒打。百姓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饥饿、疲惫和恐惧笼罩着他们。
“快点干!不许偷懒!”日军军官声嘶力竭地吼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