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前行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441 字 4个月前

“师傅,弟子有惑,请赐教……”斐潜道。

蔡邕捋了捋胡须,然后扬起了头颅,道:“且道来。”

“上古之时,结绳以记,若无仓颉造字,便无文章传承,敢问当时可有结绳之人嗤鼻刻骨为文者?尧舜之朝,华夏之人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无有不同,皆以牧牛羊,猎百兽为生,若无神农植禾,便无耕作之法,敢问当时可有畜牧猎户诛灭农耕种植者?”斐潜道,“汉太祖三尺斩白蛇,败楚项枭贼子,定鼎汉业,建都长安,可有成规以行之?如今下弊病呈现,邪欲横行,可有万全之良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弟子曾观番邦文字,但有一教者,便可强国数十载,然华夏睐之,竟有百家……”斐潜拱手拜道,“敢问师傅,此为幸也,亦或悲也?若不行此,可有他途?一时之策,焉可用千秋万代,残缺教义,焉可统领千家万户?”

“恒古之物,纵然珍珠宝器,传于当下,已然腐朽如尘土矣。世事变迁,人亦当变,变则通,通则久。大势已然如此,弟子不过顺势而为之……”斐潜朗声道,“吾辈若不能仗长剑,击百丈,提骏马,腾千里,纵然残喘而活,又与死何异?”

华夏从莽荒走来,一路就是磕磕碰碰的,完全就是一个从蛮荒慢慢到文明的转变,而这样的转变,哪能是有什么固定的章程?还不是就这样一点点的试探的走了下来,然后一点点的试探着走了下去?

斐潜别的东西没有,但是这些在后世的经验,却或许可以让华夏的人少走一点弯路。

儒家最该死的问题,不是他们抢夺权力,也不是他们霸占朝廷,这个行为是任何一个教派成气候了之后都会做得,所以无可厚非。儒家最大的问题是引经据典,或者太过于强调经典,这个是最为根本性的错误,也就是和道教的“长生”一样,属于从娘胎里面就带出来的缺憾,难以修正。

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然后发展出了今文经学这样的怪胎,牵强附会的千方百计的解释所谓的“微言大义”,从只言片语当中寻找其行为依据。

儒家的经典,是什么时候的?

大都是上古尧舜到春秋战国时期的……

可是纵然有尧舜之治,但是那个时候,华夏民众也不过百万,所辖之地不过千里,然后硬是要采用那个时候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来作为当下,甚至是后世理政的准则,如何不出问题?

黄老虽然也有不足,但是在理政这一块的放任自由,却给了社会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因传凡用黄老作为治国方针的,社会都能繁荣一段时期,就是这样的原因了。

周王朝崩塌之后,上古贵族的血统论便逐渐消退,到了秦朝的时候,便一钱不值了,一个没有军功的上古贵族,居然要向昔日的黔首行礼跪拜,这让这些贵族如何能忍?

因幢陈胜吴广一声吼的时候,这些上古贵族便拼了老命将秦朝掀下马背,然后一回头却看见一个痞子趁着他们斗成一团的时候爬了上去……

再想掀,却发现自己身上的血已经流干了,几百年上千年积攒的财富,已经在一场场的战争当中消耗干净了,只能是瞪着眼,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亭长做了皇帝。

好吧,至少比黔首好一点。

这些上古贵族无奈的只能是暂时接受了现实。

当上了皇帝的刘邦,当然知道这些上古贵族的厉害,为了不让这些上古贵族有歇口气的机会,便一次又一次的割韭菜,一代接着一代,刘邦的子孙也坚持不懈的吃韭菜割韭菜,直至将这些大颗的韭菜都收拾的七七八八,零散无比,却没有注意到在原本这些大韭菜驻扎的土地上,长出了无数的草……

上古贵族阶级基本上被消灭干净了,却涌现除了一大批的新型的大地主阶级。

时代在变化……

蔡邕的意思,就是表示虽然斐潜的想法不错,但是这些新心大地主阶级是不会轻易的放开手中的利益的,所以必须要考虑“下汹汹”的情况出现。

而按照斐潜法,便是解释现在便是最好的时候,因为像汉朝初期一样的乱世又要来了,既然原有的教派不能应付变化的局面,那么就只让教派变化起来……

蔡邕的头慢慢的垂了下来,看着斐潜,皱眉道:“鸡鸣狗盗者亦可用之?”

“鸡鸣者可放养畜牧,狗盗者可嗅探贼踪。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者当思用人,使让其用,何愁无人可用?”斐潜回答道。

蔡邕又问:“若下皆为可用,又何人行采桑,耕田,修路,劳役?皆为可用,便无人可用矣。”

斐潜笑道:“师傅过虑矣。平阳之地,劳役多何人?若皆为用人,便寻不可用之人便是。”

“胡蛮?”蔡邕想了想,点点头,道,“如此也不是不可……然胡蛮易叛……教化之策……哼哼,汝倒是深谋远虑……”

“以儒道法并行之,兵以镇之,统辖之内,三代之后,便无胡矣……”斐潜也没有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