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亮正在计算炮火覆盖区域,炮弹落点的具体参数。
线膛炮精准度能达到二十米。
这种精准度不算高,但多门大炮齐射,进行火力覆盖。
张瑜亮就能有选择,在某一个地区,倾泻大量的弹药。
………………………………
甘州总兵王世宠作为先锋官,带领他麾下的士兵渡过渭河。
他们沿着渭河南岸,派出夜不收,骑着马仔细探查周边的环境。
所有地方都探查清楚,特别是左前方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坡。
他派遣自己隐藏的心腹,去调查那里的情况。
夜不收很快调查归来,他们详细说明,自己调查到的情况。
他叫来副将,吩咐道:“你去向孙大人汇报,前方一切正常,没有发现黄衣贼的踪迹。
告诉孙大人,我带着一队一夜不收,继续向前探索。”
王世宠看着副将带领亲兵,度过已经结冰的渭河。
这人是关宁军出身,孙大人的心腹,专门负责盯着他。
王世宠看到副将走后,他留下前任甘州总兵柴实华的亲信。
负责在这里,接应准备渡河的明军。
他带着自己的心腹,以探索前方情况为理由,向着宝鸡方向快速行军。
孙承宗听到他的心腹,汇报渭河南岸的情况。
“王世宠真的派兵探查清楚,渭河南岸没有黄衣贼隐藏。”
这人老实的回答道:“孙大人明鉴,我派自己的亲兵和王总兵的人,一起探查周围的情况。
我敢保证,距离渭河四里之内,绝对没有黄衣贼隐藏。
这个范围,黄衣贼已经失去了突袭的突然性。
渭河南岸三四里的地方,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
您现在用千里镜,借助月光也能看到对岸的情况。”
孙承宗来到这里,他就用千里镜看对岸的情况。
他们这么多将领,都没有发现对岸有黄衣贼的踪迹。
他的心腹又汇报先锋探查到的情况。
孙承宗下定决心,必须尽快度过渭河。
洪承畴领兵伪装成主力,负责在渭河防线,吸引黄衣贼的注意力。
他带领的都是新兵,顶不过黄衣贼几轮进攻。
一旦黄衣贼戳破洪承畴的伪装。
他们肯定会派出大量的人手,侦查他这支主力的动向。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孙承宗需要把握住这个时机,创造出更大的战果。
他想到王世宠这段时间的表现,已经证明这人对大明的忠心。
王世宠是原甘州总兵柴实华的心腹。
他举报柴实华暗中勾结黄衣贼,并把朝廷发下来的火枪,高价卖给黄衣贼的细作。
王世宠对大明朝忠心的耿耿,他发现柴实华的动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立刻就揭发柴实华的狼子野心。
孙承宗从柴世华的住处,搜出来大量黄衣贼制作的金币。
这种黄衣贼特有的金银钱币,崇祯皇帝已经下严旨禁止流通。
持有黄衣贼的货币和报纸,罪行等同于谋反。
柴实华看到证据确凿,他也没有办法抵赖。
只能承认,他惧怕黄衣贼,又经受不住黄衣贼的引诱,出卖很多明军的机密情报。
孙承宗直接下令处死柴实华,他感到很庆幸。
还好那时是正式接收物资的时期。
柴实华没有接触到这次的作战计划。
要不然带给明军的危害,孙承宗都没有办法想象。
他表扬王世宠的忠诚之举,把王世宠提拔为新任甘州总兵。
王世宠举报柴实华,断了黄衣贼在大明的内应。
黄衣贼已经放出消息,悬赏王世宠人头一千两银币。
孙承宗认定王世宠没有办法投降黄衣贼,他对大明朝忠心耿耿。
王世宠主动请缨,担任先锋官,探查黄衣贼的虚实。
孙承宗同意王世宠的请求,他为了以防万一,还让自己的心腹担任王世宠的副官。
他了解到河对岸的情况,对将领们吩咐道:
“先让陕西本地兵马,度过渭河,并构建防御工事。
之后其他军队立刻跟上,骑兵最后渡过渭河。”
孙承宗下达命令,让军队分批渡河。
现在渭河冰封,一旦发现情况不对,这些步兵很容易逃回来。
他把渡河不容易的骑兵,放在最后渡河。
明军开始逐渐渡河,家丁兵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棉袄。
这些都是当地士绅,贡献出来的棉衣。
普通的军户,只能多裹上几件破旧的单衣。
他们尽力让自己跑起来,跑的稍微慢一些,身体就容易冻伤。
孙承宗看着大部队已经度过渭河。
现在一轮红日,也已经出现在天边。
孙承宗用着千里镜观看河对岸,没有在渭河对岸,发现黄衣贼的踪迹。
“通知骑兵,开始过河。
其他部队拔营,向着宝鸡城方向前进。”
孙承宗终于放心下来,命令关宁铁骑渡河。
他同时给渡过河的部队下达命令,让他们快速行军,直奔宝鸡城。
………………………………
韩叔凉趴在秃岭上,用望远镜观察明军的动向。
“张师长,这可怎么办?
明军的骑兵刚刚过河,明军步兵也开始收拾营帐,准备继续行军。
现在进行炮击,明军骑兵直接跑掉了。
等明军骑兵全部渡河,前方的步兵就走出重炮的攻击范围。”
张瑜亮看到韩叔凉在纠结,他笑着说道:“我们炮兵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尽量多的消灭,大明朝的有生力量。
明军骑兵,有近卫军负责对付他们,我们炮兵还是攻击密集的敌人成果大。
世上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情。
只要达成基础目标,我就不会犹豫。”
张瑜亮立刻吩咐道:“所有重炮,直接瞄准关宁军所在的方向。”
他同时把重炮调整的参数,让传令兵发到每一个炮兵军官手中。
炮兵军官获得这些参数,他们就能根据自己大炮所在的位置,调整射击角度。
张瑜亮给出的参数,也尽量让齐射标准统一。
不会出现乌龙事件,多门大炮攻击同一目标。
张瑜亮在明军发起渡河时,他就用望远镜仔细观看明军的营地。
他挑选有价值的目标,并详细记录他们的位置参数。
炮兵师来这里只有两个旅。
这里的炮兵师一共有三百五十门重炮,渭河南岸却有十多万人。
三百五十门重炮,炮击十多万人,所造成的战果真不高。
如果集中炮击关宁军,所造成的战果完全不同。
炮击十多万人,最多能让这支明军死伤一两万人,大部分军队都没有被击溃。
专门针对关宁军,同样是死伤一两万人,直接能把这支关宁军打残。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更何况这么做,还关乎一个大战略。
张瑜亮接到传令兵的反馈,所有重炮已经调整好角度,他直接下达命令。
“齐射,十发极速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