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只会看着这个世界,有时候,我也会看一看凝视着这个世界的,我自己的模样。
村上春树:“如果一味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凝望世间万物,世界难免会被咕嘟咕嘟地煮干,变得僵硬而沉重。而一旦从好几个角度眺望自己所处的立场,换句话说,一旦将自己的存在托付给别的体系,世界就会变得立体而柔软起来。通过阅读学习到这一点,是极大的收获。”抱歉抄了这么多,这句话真的很好,值得原封不动地收藏。
别像一个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都区分不了的人了,我想那样的话,真就是个猴子了。
我总是安慰自己,我是在写轻量化的小说,可是说是没写完才更贴切一些。得了,一切随缘吧。
我想起那个重复迭代的事,我们创生一个东西,一边减轻我们本身的压力,可创生的东西又继续创生,逐级地传递下去。这样的结构不能说是高效率,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只是当我们处在高速路上,还是盼望着车子不要出错的好。可出错在所难免,还是要备一个应对方针。
人称的变化会引发视角的变化,在前期练习是,还是要固定一下人称,否则会因为思维太无拘无束而把故事毁掉。等到,自己有一定的能力了,再转换一下人称,未尝不是对故事视角和内涵的一个丰富手段。
我在想的是,之前看过的书到底对我有什么影响,因为我并没有写任何读书笔记。想想就算了,要是全部事情都清晰,那就没有灵感了,有些东西就让它继续保持模糊。
或许等到以后的某一天,我也会这样造句子。那时候我有机会,可是我没好好努力,要不然也能差不多做做什么,不至于今天这个样子。哈!要是说比做容易的话,人肯定就会张出十八张嘴来,恨不得把别人吵死。
当然,事与愿违。
小说家在创作小说时,小说也同时塑造着作家。
我们心里有着一样的故事,却非要彼此错过。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有时有必要去询问自己是否是对的,但是更多情况下,坚守内心更重要一些。孰轻孰重,只能自己掂量,必要时必须在这两个状态下快速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