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来到蓝湾村的学堂,会很好玩,事实上不上课的时候,也确实很好玩,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却并不轻松,课堂的要求甚至还比在京里的时候还更多,书写,坐姿,笔记,以及不少的课后功课,最最主要的还有过关。
每六天就会对前面学的检测一次,检测不过关的会被单独留下来补习,直到补习过关才会放人回家。
不过让谢涛得意的是,他的算学学得很好,半年的学习就已经能熟练地掌握了百位数的加减,比起其他同龄的学生不知快了多少倍。
用莫紫菀的话说,上天给谢涛关了学诗词歌赋的天赋,却给他开了数学的这扇窗。谢涛在数学上学的有多快,有多好,在四书五经的学习上就有多差。
差到莫紫菀直接当到谢文华问道:“谢伯伯,你为什么要做生意?是不是你也不喜欢读书?”
谢文华哭笑不得,“我虽然不怎么喜欢读书,但好歹也是秀才出身。”
莫紫菀‘哦’了一声后道:“那涛哥哥应该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这话让谢文华更是汗颜,自己儿子啥情况,没人比他清楚,从自己给他启蒙开始,到送他去学院,这三年里,要不是他多少认了些字,会背几句文章,自己都快认为自己真的生了个傻儿子。
“辛苦菀菀了,你涛哥哥是笨了点,你多费些心。”谢文华道。
“涛哥哥不笨,他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有些偏,偏向于算学,在学算学的时候,一点就通,而且也能很快地记住,比其他同学都学得好。”
可数学再好,也不能放弃语文学科啊!更何况生在现在这个时代,读四书五经才是正道,要不是小班教学,他的成绩觉得不会像现在这样呈上升趋势。
“可是这算学学得再好,用处也不是很大啊!”谢文华叹道,和莫紫菀想的一样。
能这样想,是因为这个时代所致,但并不代表莫紫菀就认同不用学算写,她只认为不能太偏科了,得均衡发展,纠正他的观点道:“算学的用处可大了,大到修房建桥都离不开算学的计算,再有我要是来给帮伯伯记账,绝对比你们现在的账房记得更清楚,通过账本我不但能查出作坊是否盈利亏损,记的账是否属实,以及做出未来的成本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