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异动(十一)督公与缇帅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406 字 7天前

郢王府虽然为郢王的死因百般遮掩,但郢王府出了这么大的事总是遮掩不了的,再加上郢王生前沉溺女色本就人尽皆知,即便当下天色已晚,大明京师又历来都有宵禁,可依旧阻止不了消息的快速传播。

不到半个时辰,宫里已经获悉郢王暴毙的消息。本因龙体欠安而早早就寝的朱翊钧被紧急叫醒,面沉如水地听完初步报告之后,哀怒交加的他下达了彻查郢王死因的口谕。

彻查这样的敏感大案,少不得要动用厂卫。结果这件事居然不甚顺利,先是宫里花了不少时间才联系到东厂提督田义,后又发现锦衣卫都督王之桢居然不在城内,而是去了他在城外的别院,因此又不得不特事特办,出城找他回城指挥部署锦衣卫的行动。

只能说郢王死得着实不是时候,上至皇帝下至厂卫,甚至连京师内的宫卫、城卫之流,全被他害得临时加了个大夜班。

先说东厂提督田义,司礼监派人去他在宫外的宅邸找他,按理说这样的急事,又有皇帝的口谕,他应该第一时间来“接旨”才对。

谁料他府里的下人却百般拖延,一会儿说厂督安寝不久,是否能明早再知会,一会儿又说已经叫醒了厂督,但既然是接旨,自然不能怠慢,所以厂督正在沐浴更衣……总之,花了足足大半个时辰才把他请出来相见。

关键是,这位新任厂督出来相见之时,怎么看也不像刚刚沐浴更衣的模样,反倒有点风尘仆仆之感,令司礼监的人感到甚是怪异。不过无论怎么怪异,厂督本身也是身兼司礼监秉笔的内廷二号人物,司礼监的小太监自然不敢质疑,甚至绝不敢泄露半分。

田厂督为何“叫不醒”?当然是因为他当时根本不在自己府中,他家的家丁是临时赶往靖国公府将他请回来接旨的。至于他半夜三更跑到靖国公府去做什么,那就没人敢问了。

再说锦衣都督王之桢,他之所以人不在京师城内,而是跑去了自己在城外的别院,据说是因为他前不久也偶感风寒,因此去城外别院疗养——不必怀疑,他的别院是有天然温泉的,确实适合疗养。

至于说,堂堂锦衣都督不在京城随时待命,是不是有些玩忽职守?那倒不然,因为王之桢虽然如今依旧是锦衣卫的“一把手”,但他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掌卫事”,相当于是以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高配主管锦衣卫工作,而本身锦衣卫系统的正经“一把手”职务,也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则已经让给了别人。

这个“别人”叫骆思恭,当初曾在张鲸一案中站在高务实一方,在关键时刻提供了送张鲸上路的重要供词。不过,这并不是说骆思恭就该被算作“高党”,毕竟在那之后不久,高务实就开始有意识的将影响力从厂卫中撤出,即便骆思恭当初有投靠高务实的心思,但可以肯定最终也没能成事。

当然,事情也没那么简单。很早之前就说过,锦衣卫作为一个世袭军户形成的组织,其体系本身如今越来越固化了,几乎唯一还在往锦衣卫中注入“活水”的,反而是功臣荫子。

比如从名义上来说,高务实的几个儿子几乎全都有锦衣卫的世职,其嫡长子高渊在已经被正式任命为暹罗都统使的前提下,头上依旧还有个“锦衣卫指挥使”的头衔——没错,理论上来说,他还是挂名的锦衣卫一把手呢!只不过这个头衔对他的实际意义仅止于锦衣卫要给他发一份指挥使的俸禄,并不会真让他赴任罢了。

高务实的其他几个儿子也都在锦衣卫有“挂职”。如虚岁九岁的庶次子高演,明明都已经呆在日本,准备将来接任江户幕府第二任征夷大将军了,但他同样是“锦衣卫指挥同知”;虚岁八岁的庶三子高沐(生母孟古哲哲)同样也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总之现在高务实最小的儿子连路都走不稳,就已经是锦衣卫千户身份。

按照大明的习惯,这些锦衣卫的世职可以不去实际就任,但锦衣卫却会把俸禄发下来,其实算是一种官方认可的吃空饷,本质上来说就是皇帝开恩,以给功臣子侄发福利的方式来奖励这位功臣的某些功劳。

不过,如果这些荫子想要真去上任也不是不行,比如说这孩子本想考科举,后来发现这独木桥确实太难走了,自己实在不是那块料,不如去锦衣卫混混拉倒。

此时,锦衣卫也会给他正式入编,只不过职务方面就不能真按一开始皇帝赏给你的来了,多半需要看锦衣卫有多少空缺,毕竟高级岗位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你不能挤占“在岗职工”的位置。如果愿意的话,低个一级、两级的位置,要不您考虑一下?

说回锦衣卫,因为有骆思恭这个“常务副”在,所以王之桢不在京城的主要麻烦其实是不好向皇帝直接报告调查进程,以及与东厂提督配合工作——厂督地位太高了,你区区指挥使属实有点说不上话,只有挂后军都督府左都督的王之桢来了,才好与厂督勉强形成合作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否则,锦衣卫的独立性就会彻底丧失,只能全然听凭厂督吩咐,而这种情况其实也不是皇帝乐见的——皇帝喜欢看到的情况永远是手下人互相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