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西行

好吧,这样的演变势态,魏广德这个半吊子军事文官也是能想到的,就更别说兵部那边的人。

于是,俞大猷这份军情就紧急被送到内阁,交给魏广德处置,看该如何应对。

看完军情,魏广德只是沉默片刻就知道,这事儿最终决策权其实不在京城,而在云南。

首先必须让李成梁知道大明南海水师的动向,这样他才可以掐准时间发动包围战术。

如果能够在缅军知道明军在缅甸南部沿海登陆的消息后进行包围,战术影响力就会发挥到最佳状态,不仅会打击缅军的军心,更会让他们恐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缅甸的地形,北面是崇山峻岭,而南面地形相对平坦,除了几条河流外,几乎没有天险可以阻拦明军进兵。

若是缅甸南部平原丢失,缅军被明军包围在北部山区,如此多的军队聚集,给养都能拖垮他们。

包围战,其实未必是围歼战,在外围布置好防御,就是围住他们,都不要动刀动枪就能让敌人要么主动出战,要么被饿死在包围圈里。

当缅军急于南下救援都城,就是一个极佳的消灭缅军主力部队的机会。

明军不需要主动出击,只要堵住缅军归路,就可以让敌人乱了章法,被动和明军作战。

这些,只是魏广德此时考虑的,因为具体实施全靠李成梁来操作,他没办法在千里之外直接指挥明军。

而且,就他那半吊子的军事能力,绝对不可能超过李成梁、俞大猷这样的真正的将领。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经历更多的见识,眼光比这些名将高出那么一点。

比如如果这次对缅甸作战,如果没有魏广德的谋划,明廷是绝对不会有人想到派出水师从南洋到达缅甸南部的。

这时代的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思维。

当然,这不是全部,实际上明朝水师一直存在,只是有这样思维的人,大多都是水师里的官员,权小位卑,说的话根本就没人理会。

至于文官,他们知道从山东出海去辽东很近,比走辽西走廊轻松,但依旧没有意识到海路的重要性。

毕竟,中国自古以来都只是大陆国家,思维也都局限在其中。

想到这里,魏广德动作不慢,马上拿出一张条子,提笔就开始写起来。

内容很简单,把南海水师的军情抄录一份,八百里加急送到云南李成梁手里。

是的,魏广德没有写其他的,知道情报,该怎么应对,那是将军们的事儿,他和兵部完全没必要越俎代庖。

要是李成梁看到军情还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他这个都督也做到头了。

写好字条,魏广德拿起来吹了吹,让上面的墨迹快点干。

片刻后才交到芦布手里,吩咐道:“你亲自去,马上送到兵部,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发到云南李都督手里。”

字条上墨迹还没干透,芦布自然不敢折叠起来,只能双手接过就这么拿着,转身就往外跑去。

魏广德要最快速度送出去消息,他是听明白了,自然一刻也不敢耽搁。

“今日初八,水师还要十天左右才能抵达缅甸海域,应该还来得及。”

魏广德在芦布走后,嘴里还碎碎念着。

从京城发八百里加急去云南,最快也要半个月时间。

这么算起来,李成梁接到军情文书的时候,俞大猷的水师有可能已经接近勃固,或者已经登陆一两天的时间。

消息从勃固传到东吁城,再送到云南交到莽应龙手里,又是十天左右,而这几天时间就是明军从孟定府出兵的时间窗口。

李成梁原来想要包围战术很可能已经来不及实施,但是从孟定打进木邦,进而进兵孟密,还是可以堵住缅军南撤路线。

包围战打不出来,利用缅军急于南下的机会在沿途设置防线阻拦他们,依旧有机会对缅军主力造成巨大的杀伤。

何况保山和施甸的明军也不会干看着缅军后退,他们趁势杀出尾随追杀,也会牵制住缅军的撤退速度。

想到这里,魏广德有点牙痛,他不知道李成梁指挥运动战的能力如何,这么打起来很可能会乱套,全靠前线将领临阵指挥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