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源泉之始终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心中有着很多个“为什么”,感觉我这个作者创作的小说和别的小说都完全不同甚至与各个主流平台的创作的小说完全不同。

我与大部分小说作家一样,多半是思考着利益的,确实在开始的时候也有着这样的想法,但是个人比较懒,能支撑我的只有那所谓的悲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怒之所为作也,我比不上圣贤,但是我在现在更新的慢,也不存在什么利益了,多半是悲愤所驱使。

在个人形象塑造上,作者认为每一个人本质上都不是完全的、纯粹的,终究是要走向毁灭的,社会也是。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组合体,都有着自己的感情,有着自己的心理。

你可以是一个坏好人,也可以是一个好坏人,所谓善恶,其实源于本身乃至全社会的评价,在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已然变了“颜色”。

人之美,却不知尔来历之肮脏?何为善,何为恶?

若使观今日之天下,人之始莫过于淫欲之放纵,故此为淫罪,人之初始,便有得罪。

然欲放纵欲望,亦或者欲繁衍后代,成其自身之淫罪。

有人“圣贤”,不行此罪,却不知生来便行此罪。若是求解于天地,只怕难以捉摸,此当为后来者所思之大事件。

淫罪乃是一罪,其中包含黄、色等诸多事宜。

二罪当为桀罪,即凶戾之罪。

凶戾之罪何为?

当在今之凶于天下,破坏万物,损失天地。

天地生于万物,今人族乃此地,必然损失天地,诸如牛羊之肉,已然不必多言。各类生物学之进步,无一不是某一生物之浩劫。

再言祖宗之故事,无一非茹毛饮血之徒,可有一人之祖生则披丽衣,福泽天地?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

然则如今强弱分明,非一日之功。无先人祖宗,无以得今日。

天地之间,可言无一物为一族,也可言皆为一族所有,当皆无罪也。

若强加罪责于人,为不智也。

若使强加于人,则可攻其食天地而不自知,啖万物而不自明。

自我认知就是这样,就好比人总是主观地认为自己超越了前人,当然,我这里指的是超越普通、大众的前人。

所以,在主角的塑造上,我的人物形象一定是野蛮的,除了个别特例,本书所有的人物形象都会归结于野蛮

在这滚滚历史烟尘中,谁能逃出去?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灰尘,谁能保证千百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辛弃疾有诗云:“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时至今日,兴亡多少事,确实如同那长江滚滚流。

可江水不过地利之产物,山势变而左右,地势改而去留。

是以,窃以为纵使长江不复滚滚流,万万古岁亦当悠悠,也当兴亡。

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种族,区区千百万年之产物,知宇宙之浩瀚,自身之渺小,行其事者,可谓圣人也。

行圣人之道,就在本书的道,本书的道最终归结于我曾经看到的一个时间观点,不完全归结于所谓的精神和力量。

主角最终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死亡,也会以一直奇特的方式存活。

………

回到本书,李克曾经偏激地想要杀死和他并没有巨大冲突的苏野,而苏野最后又救了他。在最后,李克反而去帮苏野报了仇。

还有第一师尊无名,是他打晕主角的,后来也是自己能够知道的,但是他也救了主角,那是对于主角是什么?

有功无过,有过无功,这是一个人对于历史人物片面理解,也是自身浅薄学识的表露。

对于一切的文化而言,都是历史,过去千年是历史,现在也是未来的历史。

君子论迹不论心,每一个人都有私心,根本就是懒惰的、贪婪的、丑陋的、肮脏的,这对作者个人来说也是这样,这就是人性。

对于无名这个矛盾的人,功大于过,最后李克选择只见功,不见仇,也为了无名报仇。

在现实中,就我所说,一个人,不论他是什么人,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不犯错,不可能永远正确,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对于每一个人的评判都不一样。

因为正确本就不是某一个个体、国家乃至时期说了算,先从小正确来说。

远说西方的戈尔巴乔夫,在他当年执政的时候,也未必不是一个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人。(亲手毁灭了自己那腐朽的政党,当时的民众可没觉得他不好。)

可现在看来,又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面包”受到了影响,反而认为他当年或许是做错了。

作者亲历十二个半小时工作制,然而只有一份微薄的工资,需要工作两三天才能勉强吃上一顿不错的海底捞。

见微知着,可见贫富差距,贫富差距的悬殊,会导致国家灭亡吗?

其实我们的国家知道下面人开始闹的原因,不要把统治者想的蠢啊,他们往往是社会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他们对于政治这方面了解太多了,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实操机会,他怎么可能会不明白呢?

小主,

其实就是现在的社会主要矛盾,分配不均嘛。

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不知道会不会灭亡,但我知道在历史上每一个盛世,永远都会打着人人平等的旗号。

东西方哲学家都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人们一直有一个朴素信仰--平等。

这是很恐怖的东西,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很不符合统治者利益的。

所以看三国时期,不能什么都说诸葛丞相好。

所以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是一个很矛盾的人。

在他活着的时候,为了北伐,牺牲了很多人的利益,那是真的做到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那是平等地剥削整个蜀国的民众。

而在他自己过得怎么样呢?过得也不好,去世的时候只有薄田五十亩和八百亩桑树林。

这个好像很多,但是,要横纵对比,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官员能够像蜀国的官员那样节俭,那样一心。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那些失败者,很少有一个国家的丞相遗产只有这么一点。

民众有怨言,但是看到丞相都这样了,你也不能说什么,丞相也就是一个富一点点的平民了。

到丞相去世的时候,刘禅开始了搞土木,开始了享乐,那就不行,百姓就开始了怨言,但是刘禅这个人,从帝王的角度来看,历史上比他奢靡的皇帝多了去了,他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就是不行,先前平等的思想在丞相时期就广为流传了,那后来人们就开始纪念丞相了。

说近的,毛时期,那个时代确实很穷,甚至有着人吃树皮的传言,这在我们这个年纪来看,已经无法得到真正的历史真实。

但是,我根据中国这个所谓的伟大历史来看,吃树皮之类的生存应该是老传统了。

根据各种历史的考证,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现在的生活,确确实实地超越了曾经有记载的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那为什么你还感觉不满呢?

接下来的,大概就相当于丞相去世后的刘禅时期了,开始了奢靡,而且速度很快,再加上品类丰富,严重地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了不平等,所以现在的、以前的社会对于富人,多半还是有着自己的怨言的。

你说知识,就好比天命一样抽象,就无异于把有钱的人都比做天上的星星,注定了就是要有钱,那大部分底层人就注定了穷凶极恶、穷困潦倒?

在社会财富极大富裕的今天,后天的培养反而变得更为重要,但是人的一生到底是有限的,知识的获取也绝对是有限的,绝对没有成千万倍的差距。

同时,我不认为人可以完全用知识来衡量财富,不然的话有些“人才”恐怕和一些老百姓一样穷困潦倒。

主角不会有着超乎一切人的认知水平,相反,很普通,很多时候,只是有力量去解决事情。

而在他的心中,对于平等这个观念,始终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因为主角就是既得利益者,纵观所有的小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为了符合人类大体的美好诉求,会稍微偏向平等一点,但更多的,也存在着真实的压迫,他不会去改变。

………

平等的思想早就是人的朴素愿望。

中西方历史上,有很多人认为外国历史没有我们先进的快,特别是迷信的时期,也就是秦王朝的开端,对比西方是早了很多的,甚至说五六百年的也有。

但是实际上,这个东西经不起推敲,东西方在近代以前封建的历史我认为本质上和奴隶社会的差距就是那个微薄的小小蛋糕能够落到下面了。

国外学者也会辩证法,他和你辩啊?他也觉得你大秦那样的律法,也没把人当人看,就是奴隶社会,怎么样?

包括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到清代以来,人民一个是担负徭役,免费打工,一个是担负赋税,这是不可避免的。

真说起来,哪有什么明确地划分?

所以古代的一切都是不值得歌颂的,李世民那个“仁君”在魏征上奏疏要他体恤民力的时候,他还说了一句要是不征发民力,那民众就会清闲,那不行啊,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平等地厌恶迷信时期的任何一位君王。

而在如今,在我们的伟大国家,是没有阶级的。

同时,也就是没有阶级,所以工人罢工是我们国家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如果你罢工了,你就是违法。

但是你要是独自走到工厂,走进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你就不那么觉得了,反而觉得很多东西是在搞笑,脱离了现实。

就如苏联,其就是打出“自由”二字,变了国家。

短期以来,不可能有人能有那个实力和威信,打出资本主义的旗号。

而所谓的资和社提出的各种美好的,所谓的自由发展,平等互助,在李克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

为什么?因为这个大世界就是竞争的,一个人觉得一切都是平等的,那他多半是上层人。

主角是一个诸葛丞相似的人物,半独裁统治,却做不到如毛一样的生活,他自私也好,贪婪也罢,对于那些敌人的灭绝残忍,他是不会感觉到任何的痛苦的,也不会有着任何的压力。

小主,

………

我相信,人民的认知程度不同,这是一个层次,人民的生存环境、薪资待遇不同,这是又一个层次。

故而,在现实之中,其实没有人认为万物皆一样,小至人类,大到宇宙,任何事、物其实都存在着差异,没有绝对的公平。

在当今,我反而认为社会主义其实就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对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我们其实没有达到。

国家现在勉强说着自己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在一些方面有所夸大其词。

其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我想马克思先生和恩格斯先生当年也没有想到他之后居然会有人拼了命的找工作,为了一份微薄的薪资,要用尽各种的手段。

所以,窃以为它这个理想必须要无数个人去填,因为它设想每一个都不会存在着利益的冲突,所以才能延续下去。

同时,我们以史为鉴,以当下为鉴。

要是有着那样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又会继续繁衍后代,资源就更加稀缺,矛盾加剧,冲突升级,还是走向了毁灭。

要是环境不好,少了一代,少了那些牛马,我们的发展好像又慢了下来,人口逐渐减少,最后人人都不愿生育,这又是一个毁灭之道。

“形势”变了,我们的心变了,这个美好的理想没变,但根本上难以为继,或许已经有着一些人正在寻找出路。

五百年后,某位毛性英雄或许不再是中国的开国功勋,而是上一个国家的开国功勋。

那个时候,会有人再赞誉他吗?或许会吧。

看到每一个政治老师都在避讳某个十年阶段的历史,这让我反而对这个时期的历史有了臆测。

现今想来,一个人怎么会没有问题?

而其感情不专一,就不能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要把我们带入到那个时代,才能明白一些事情。

他可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在拼搏啊,窃以为其之一生,前超数千年之古人,后胜万古之来者。

李克不断地拼搏,为的不是什么名,也是名,一切人的一切行为,归根到底都是对自己愿景的一种表达,他就是一个小人物,不过想变得更加强罢了。

形势变了,他也在思索,虽然最终放弃了,那是生命的自然毁灭,是个人无法逆反的,当然,第二卷新种族才会登场,想要等到新种族大放异彩,需要的时间绝对是很长的。

感情方面,主角可以说十分随缘,我想这也是现今大多数人的想法,符合时代特征。

………

矛盾在充斥着四方,从未停止。

一切逆矛盾的行为都只能是昙花一现,而我现在正在享受着部分美好,自然要努力维护美好,争取促进美好。

作者自认为也是浅陋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确实蕴含着巨大的智慧。

但是作者又不完全认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其中的部分思想和作者的世界观有所不同。

先从世界起源来说,他认为世界的本源/起源是物质。

按照作者的理解,这就是说得好听点的说法,毕竟中国人总是能拥有着词语去美化各种事物。

依我之拙见,物质,什么是物质?就像我之前所说的,人是物质,动物是物质,微生物是物质,一切的一切都是单物质或者是各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

那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说我们和小猫小狗没有本质区别,和苍蝇蚊子没有区别,和蚂蚁屎壳郎没有区别,只不过是我们的排列组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