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

心灵诊疗 龙门道长 2818 字 4天前

在林晓养伤的日子里,张悦老师每天都会来家里看望她,给她补习功课。她坐在林晓的床边,耐心地讲解着课文,林晓听得认真,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张悦老师还会带来一些营养品,有新鲜的水果,有香浓的牛奶,都是她自己掏腰包买的。在张悦老师的悉心照料下,林晓的身体很快就恢复了。

这件事情让林晓深深地感受到了张悦老师的关爱,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回到学校后,林晓学习更加刻苦,她的成绩也越来越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悦老师发现,像林晓这样的留守儿童在稻香村还有很多。他们大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孤独、焦虑等。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张悦老师决定组织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她首先联系了自己在大学的同学们,向他们讲述了稻香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同学们纷纷响应,有的寄来了学习用品和书籍,有的录制了鼓励的视频,还有的表示愿意来稻香村支教。

在张悦老师的努力下,稻香村小学成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书,从童话故事到科普读物,应有尽有;有五颜六色的玩具,拼图、积木、玩偶,琳琅满目;还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学习、玩耍、交流,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温暖。

张悦老师还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如绘画比赛、诗歌朗诵、运动会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在一次绘画比赛中,林晓画了一幅全家福,画面上有她、爸爸妈妈和奶奶,一家人手牵着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幅画虽然笔触稚嫩,但却充满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在“留守儿童之家”里,有一个名叫陈宇的小男孩。他的父母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他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其他孩子玩耍。张悦老师注意到了他,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参加活动。一开始,陈宇总是沉默不语,对张悦老师的关心表现出抵触情绪。但张悦老师没有放弃,她用耐心和爱心慢慢融化了陈宇心中的坚冰。

渐渐地,陈宇开始愿意和张悦老师说话了,他告诉张悦老师,他很想念爸爸妈妈,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张悦老师心疼地抱住他,说:“陈宇,你没有被抛弃,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你,他们只是在外面努力工作,为了能早点回来陪你。”在张悦老师的鼓励下,陈宇慢慢地打开了心扉,和其他孩子成为了好朋友。他开始参加各种活动,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

然而,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张悦老师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村里的经济条件有限,“留守儿童之家”的物资经常短缺。有时候图书不够孩子们看,玩具也损坏得很快,体育器材更是稀缺。张悦老师为了筹集物资,利用课余时间去镇上的企业拉赞助。她一家一家地拜访,向企业老板们讲述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需求,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帮助。虽然遭受了很多拒绝和冷眼,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有些孩子的爷爷奶奶不理解张悦老师的工作,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应该让孩子们多帮家里干活。张悦老师多次上门与他们沟通,向他们解释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她告诉他们,孩子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陪伴。只有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的未来才有希望。在张悦老师的耐心解释下,很多爷爷奶奶改变了想法,开始支持她的工作。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长期的心理问题,对张悦老师的关心表现出抵触情绪。他们不愿意和张悦老师交流,甚至故意破坏活动现场。面对这些孩子,张悦老师更加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爱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她知道,这些孩子只是因为受伤太深,所以才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关爱,他们一定会慢慢改变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张悦老师的坚持下,“留守儿童之家”越来越受到村民们的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来到了稻香村,为留守儿童们提供帮助。

有一位名叫李华的志愿者,他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李华定期为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他会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在他的帮助下,很多孩子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除了“留守儿童之家”,张悦老师还在学校里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教育活动。她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让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她会定期组织“亲子通话日”,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和远方的父母通话,分享彼此的生活。她还组织了“家长课堂”,教给家长们如何在远方关心孩子的成长。她告诉家长们,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给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