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李明在治疗室里突然对着程教授冷笑:“你以为你能治好我?太天真了!”
程教授并没有被他的挑衅所激怒,而是平静地说:“我知道你在害怕,害怕被治愈,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
李明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冷漠。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教授发现李明的不同人格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冲突。他决定采用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情境再现”。
在一个特殊设置的房间里,程教授通过模拟各种可能触发人格转换的情境,观察李明的反应。
“李明,现在想象你正走在一条黑暗的小巷里,突然听到后面有脚步声。”程教授说道。
李明的身体开始颤抖,眼神变得恐惧,“小明”人格出现了。
程教授抓住这个机会,与“小明”进行交流,试图引导他克服恐惧。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情境再现,程教授逐渐摸清了李明不同人格的特点和规律。
然而,治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天,李明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失控,砸坏了房间里的设备,还试图攻击医护人员。
“快,给他注射镇静剂!”程教授喊道。
经过这次事件,程教授意识到治疗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治好李明的决心。
他开始查阅更多的国内外相关案例,与其他专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我觉得我们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更加注重李明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体验。”程教授在团队会议上说。
团队成员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治疗方案在不断地完善和优化。
在一次家庭治疗中,程教授邀请了李明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参与。
“你们是李明最亲近的人,你们的支持和理解对他的治疗至关重要。”程教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