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王朝想来崇文,在科举一途几百年来都是重中之重,顺带着一地之内多少学子取得功名,也是坐镇此地官员的考评项目之一。
至此,关系到自己仕途升迁的头等大事儿,又怎敢怠慢?
关于官塾入门的门槛儿虽说不高,只要完成一定程度的考核后交钱就行,而且没有年龄和时间的限制,主要教授内容,除了君子六艺,大儒学说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那些科举内容,这才是学子们最关心的。
如今,有寇脊轩给这边官署提个醒儿,米月和禹秀薇的求学之路也会安稳平静些,加上如今钱财一事也不用再忧愁,剩下的一切事宜,都得看少年少女自己,外人若是再帮忙,可就是在害人了。
赵春生边走边对米月和禹秀薇道:“咱们先去递交录牒,之后还得去官塾那边经历一场小考,这两天估计会比较忙,观光游览,等你们入学后机会多得是,不用急于一时。”
紧接着,赵春生又叮嘱了些其他事宜,大致内容不外乎官塾规矩,还有为人处世礼让三分之类的。
这些东西,都是事先打听好的,至于对错真假,老妪还得陪着两个孩子走完这一遭才能确定。
长辈叮嘱,少年少女耐心牢记。
米月大抵还是心性跳脱,背着大背篓,身影一下子窜到摊子前,看向摆放在精致锦盒里的一枚碧玉簪子,上篆刻有青鸟图案,没有半分点缀,玉石的质地还算上乘。
米月就问:“掌柜的,这簪子怎么买?”
摊子主人一双商人独有的精明眼神上下打量少年一番,兴致缺缺,看样子不是个有钱的主儿,但也敷衍着微笑回答:“小兄弟若是相中,不议价的话,二两银子带走,这可是上等的老坑玉雕凿而成,这做工,这质地.......当然,做生意讲究个诚信,不敢说多好,但二两银子绝对值。”
实际上也是摊子主人觉着少年没这财力,又怕是个舍得花钱的,若是漫天要价超过了少年的承受能力直接掉头就走,不如报个实诚价格,万一能成自己能赚.......嗯,不少。
倒不是说米月的穿着脏破,只是那股子不同于城里的乡野气息一览无余,在此地混生计多年的摊主又怎可能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