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到他手臂猛地一挥舞,仿佛拥有无尽的权威和力量一般,紧接着下达命令,让其麾下的士兵们迅速分成三队,分别朝不同方向进发,持续追踪那两个人的下落。
经过长时间的逃亡,他们终于成功地避开了所有追兵,来到了一处荒芜凄凉、人迹罕至的郊外荒野。此刻,天空才刚刚破晓,晨曦微露。
英乐生远远望见前方有个洞穴,便驱策着马匹径直前行。然而,仅仅走出几步路,英乐生就因极度疲惫以及背部的箭伤发作,体力不支,昏倒落马。
阿珍察觉到英乐生身中箭矢,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酸楚和难过。当她看到这支箭乃是出自父亲之手时,更是感到无语凝噎,心中默默感叹:父亲竟然如此狠心决绝,连一点余地都不留给他这个亲生女儿。
看着英月生那痛苦不堪的面容,阿珍心中的埋怨之情瞬间烟消云散。她毫不犹豫地扶起英月生,艰难地走向前方不远处的山洞。趁着英月生意识模糊之际,阿珍剥开他后背的衣物,咬紧牙关,鼓足勇气用力将深深嵌入体内的箭矢拔出。刹那间,鲜血如喷泉般喷涌而出,溅得阿珍满脸都是。望着那血流不止的狰狞伤口,阿珍心急如焚,她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手绢,紧紧地覆盖在伤口之上,希望能暂时止住鲜血外流。
与此同时,大将军正派遣手下四处搜寻他们的踪迹。因为他知道英月生中箭必定逃不了多远。
果不其然,阿珍为了救英月生必然就会出去找药和生活物资,也正因如此,阿珍独特的行为习惯,不慎让自己和英月生的行踪暴露无遗。
时光荏苒,在英月生昏迷不醒的日子里,阿珍始终守在他身旁,悉心照料。终于,在昏迷两天后的第三天,英月生缓缓睁开了双眼。见此情形,阿珍高悬的心才稍稍放下些许。接下来的几日,阿珍靠着四处寻觅而来的饮水和食物,一点一滴地喂养着英月生。就这样,二人相依相伴,度过了数个平静的日夜。
某个静谧的夜晚,月色如水,四下无人,两颗炽热的心在寂静中渐渐靠近,情感如潮水般汹涌澎湃,难以自抑。最终,干柴烈火,激情似火,两人热烈地相爱了。激情过后,又是数日匆匆而过。在此期间,英月生的伤势已然痊愈如初。于是,他决定与阿珍一同离开此地,前往中原,开启属于他们的幸福美满新生活。然而,正当他们准备出关之时,却遭遇了大批威猛雄壮的蒙军围困。
瞬间,英乐生心中一片茫然,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行踪竟然还是泄露了出去。他紧紧握住阿珍的手,坚定地说:“我们冲出去!”
听到这话,阿珍感到十分欣慰,但她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次逃跑几乎是不可能的。她不禁感叹,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面对成千上万的蒙古军士,即便他们想逃,却根本无力抵抗。谁又能想到,为了抓捕英乐生,父亲竟然不惜调动了自己全部的兵力。
可面对近在咫尺的幸福,他们并不愿意轻易放弃,仍然抱着能够一起冲出去的侥幸心理。这一理想注定是事与愿违,最终没等两人反抗,英乐生被两名强壮的士兵死死按住,而阿珍则被一名武士抓住,带到了父亲身旁。紧接着,只见所有的士兵纷纷后退,取出弓箭,瞄准英乐生,准备用乱箭将其射死。
阿珍立刻大声喊道:“慢!如果谁敢放箭,我就咬舌自尽!”她的声音尖锐而坚定,带着一种决然的气息。众人都被她的气势所震慑,一时间竟无人敢动。
父亲面露难色,他不愿意伤害自己的女儿,但又不能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他无奈地说:“只要你愿意回去嫁给耶律铸,并且这个中原人答应从此不再踏入我蒙古国一步,我便放他离去。这已经是我最大的让步了,希望你能理解父亲的苦衷。”
阿珍心中一痛,她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为了救英月生,她没有丝毫犹豫,大声说道:“只要父亲愿意放过他,我愿意答应嫁给耶律铸。”她的目光坚定地看着父亲,眼中闪烁着泪光。
英月生听闻此言,心如刀绞,他痛苦地喊道:“不要!就算死,我也要和你在一起!”他的声音充满了绝望和不甘,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崩塌。
阿珍含着泪,悄声对英月生说道:“对不起,来世我们再做夫妻吧。”她的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却又沉重得如同千斤重担。英月生听后,泪水夺眶而出,他知道这是他们此生最后的诀别。
大将军对英月生嘶声喊道:“滚回你的中原去吧!这里本就不是你该待的地方!”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空旷的沙漠中回荡着,仿佛要将这片天地都撕裂开来。说完这话后,大将军不留情面地转身离去,带领着阿珍和大军如潮水般迅速撤退,只留下英月生独自一人跪在茫茫的大漠之上,他那绝望的叫喊声在风中飘散:“阿珍,不要离开我……”
英月生的心像是被千万把利刃刺穿,痛得无法呼吸。他茫然地望着远方,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站起身来,脚步踉跄着,犹如一只失去了方向的丧家之犬,一步一步地朝着中原的方向走去。
事后,阿珍在父亲的逼迫下,含着泪嫁给了耶律铸。从此以后,他们两人便如同两颗流星,在各自的轨道上渐行渐远,再无交集。
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就这样画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或许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会偶尔想起彼此,心中涌起无尽的思念与哀愁,但却只能默默承受,让时间来抚平那深深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