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曼华,出生于……,来自……。

为了改变命运,她背井离乡,来到这座城市,成为了一名洗头妹,在那间小小的洗头房里,开启了她看似平凡却又暗藏波澜的生活。

然而,时清暖的目光很快被资料中关于孙曼华死亡原因的描述所吸引——孙曼华是被人从胸口插了一刀,当即毙命。

看到这行字,时清暖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一股深深的悲痛与愤怒涌上心头。

她难以想象,当年的孙曼华究竟遭遇了什么,才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

继续往下看,资料中提到了一则传言,说孙曼华生了个孩子,可孩子在刚生出来不久就不见了,而这传言的真实性,资料上显示并不明确。

时清暖看到这里,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她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的猜测和疑问。

时清暖紧握着手机,手背上的青筋都微微凸起。

这封邮件里的每一个字,都可能是解开自己身世谜团的关键线索。

她转身看向还在熟睡的官婉儿。

电话拨通,嘟嘟声在耳畔回响,每一声都敲在时清暖紧绷的心弦上。

片刻后,电话那头传来二伯父熟悉的声音,时清暖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开口说道:“二伯父,我跟您说个事儿。我在这边查到了一些孙曼华当年的情况。”

她顿了顿,组织着语言,接着说道:“孙曼华曾在这边的洗头房工作,后来被人杀害,胸口被插了一刀,当场就……就没了。现在还有传言,说她生过孩子,孩子刚出生就不见了。”

说到这儿,时清暖声音微微发颤,她咬了咬牙,决定不再隐瞒。

“二伯父,我……我怀疑我可能就是孙曼华的孩子。所以想请您帮个忙,您能不能和这边的警察局调解一下,重新调查孙曼华的死因。这对我真的特别重要,我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世。”

时清暖一口气说完,紧张地等待着二伯父的回应。电话里短暂沉默,她的心也悬到了嗓子眼 。

电话那头,时有德陷入了一阵沉思。

在这短暂却又仿佛无比漫长的寂静里,时清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紧张地攥着手机,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耳朵紧紧贴在听筒上,不放过任何一丝细微声响。

终于,时有德沉稳而坚定的声音再度传来:“我会和那边警察局打招呼的。你放心,如果我们人民队伍里有蛀虫的话,哪怕过了20多年也要把它揪出来。”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个字都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时清暖原本慌乱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孩子,你别太心急,这事儿既然已经开始查了,就一定会有个水落石出。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你在那边照顾好自己,要是遇到什么困难,随时跟二伯父说,千万别自己扛着。”

时有德的语气里满是关切与疼惜,仿佛跨越了遥远的距离,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时清暖眼眶一热,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喉咙像是被什么哽住,半晌才哽咽着回道:“二伯父,太谢谢您了。我知道了,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她抬手抹了抹眼角的泪,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有您帮忙,我感觉心里踏实多了。我就盼着能早点解开这个身世谜团,知道自己到底从哪儿来。”

“傻孩子,跟二伯父还客气啥。这都是应该的。”时有德笑着说道,“等警察局那边有了消息,我第一时间通知你。”

挂断电话,时清暖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

官婉儿和时清暖并肩踏入J县警察厅,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倒映出她们的身影。

她们径直走向前台,礼貌地出示证件,表明来意。

前台警员迅速联系相关人员,不多时,一位身姿挺拔的警官便前来引导她们前往厅长办公室。

一路上,长廊两侧悬挂的警徽庄严肃穆,让人心生敬畏。

很快,他们来到一扇深色木门前,警官轻轻叩门,得到应允后,推开门做了个请的手势。

踏入办公室,时清暖和官婉儿一眼便看到了坐在宽大办公桌后的厅长。

厅长年约五十多岁,两鬓微微斑白,脸上却带着和蔼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快请坐,二位小姑娘。”厅长站起身,热情地招呼她们,语气里满是客气与亲和。

时清暖和官婉儿依言坐下,官婉儿率先开口,条理清晰地将她们此行的目的,以及孙曼华案件的来龙去脉详细道来。

期间,厅长一直专注地倾听,不时点头,眼神中透着关切与重视。

待她们把事情完整说完,厅长沉思片刻,脸上依旧挂着客气的微笑,说道:“二位反映的情况我已了解,这案子虽说过去二十多年了,但事关重大,我们一定会重新彻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罢,厅长拿起电话,拨通内线:“小李,你过来一下。”

不一会儿,一位年轻警员匆匆走进办公室。厅长看向他,认真吩咐道:“你马上安排人,把二十多年前孙曼华那起命案的所有资料都调取出来,要确保完整无遗漏。”

警员领命后快步离开,厅长又将目光转向时清暖和官婉儿,语气坚定地说:“二位放心,我们一定会秉持公正、严谨的态度,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时清暖和官婉儿站起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时清暖诚恳地说道:“厅长,太感谢您了,这对我们真的非常重要。”

厅长摆了摆手,笑着回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人民服务嘛。后续调查有任何进展,我们会及时跟你们沟通。”

在警员的引领下,官婉儿和时清暖来到了资料室。

泛黄的卷宗被轻轻摆放在她们面前,纸张因岁月的侵蚀变得脆弱,每翻动一页,都仿佛能听到时光的低语。

她们小心翼翼地展开关于孙曼华案的资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现场照片。

照片中的洗发厅,在岁月的滤镜下显得格外阴森。

那扇半掩的店门,边缘已经腐朽,像是随时都会从门框上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