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何意哉?”魏王有些没有听懂。
“天下皆知,赵国为雪灾所迫,今岁正是虚弱之时。”信陵君越想思路越是清晰了起来,随即接着说道:“秦王又岂会不知,秦王既知,又岂会放过如此难得之机?”
“卿之意。”魏王似乎也听懂了信陵君的意思,随即说道:“秦国势必攻赵,而赵国此举,乃是先发制人,先将我魏国拉到一条船上?”
“然也。”信陵君点点头继续说道:“不仅如此,赵王恐怕还要将战场从上党迁至韩之国中。如此一来,胜则赵有扩土之利,即便败了,也不过退守上党而已。于韩地数月之战,足以渡过赵国最后的虚弱期。”
应该说,信陵君的分析已经十分地接近了真相。
赵括的这番做法,说白了,就是要将通过对外的战争,将国内的危急进行转移。其本质几乎与信陵君所猜测的一模一样。
只可惜,信陵君到底不是王上,也更没有如同秦王、赵王这般俾睨天下的气魄。
或许信陵君知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但他却并不能明白,即便不是朋友,甚至依旧是敌人的两个国家,也是可以合作的。
更重要的是信陵君拘泥于一地之得失,而忘记了天下之大。在秦王与赵王眼中,一城一池的得失,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周地,对于魏国而言,确实是一颗神丹妙药,可对于秦国和赵国而言,充其量不过是一颗可以让自己的气力稍稍壮大的大补丸而已。
仅仅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自然,信陵君没法想象实际上两个超级大国已经在暗中达成了默契,开始逐一清点各国的势力。
当然了,信陵君看不透,魏王就更别想了。
“爱卿言之有理也!”闻言的魏王倒吸一口凉气,叹息道:“赵王果真好算计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诸国第一战将之名,岂是浪得虚名。”信陵君也不由得叹息道。
已经“明白”了赵国的企图,接下来就是自己该怎么办的问题了。
略略思索了好一番,魏王还是无奈开口,道:“那我魏国将如何自处之?”
信陵君听着魏王的问话,却是已经智珠在握,随即开口回答道:“五个字:出兵,不出力。”
“此言何意?”魏王接着问道。
“如今秦赵相争之局面已经明了,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信陵君随即说道:“这两强之争中,却也正是我魏国重新崛起的机会。”
“请细言之。”魏王有些迫不及待地继续追问道。
“无他,扶弱而攻强而已。”信陵君颇有自信地说道:“即是选择弱势一方,攻击强势一方,而后取其利也。待下场之战,再助其弱而攻强,复取利也。则两强渐弱,而我恒强也。待积蓄力量,则可成为第三极,而收纳众小国,以成鼎立之势也。”
“扶弱攻强?”魏王的脑子显然有些转不过来了:“我们不该站在强者这一边吗?扶弱,万一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