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1

鲁达应道:

“那是最好不过了。”

赵员外先派人去庄上送信,叫牵两匹马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未到中午,马便送到了,赵员外邀鲁达上马,同时叫庄客挑了行李。

鲁达与金老父女告别后,与赵员外一同上路,沿途谈笑风生。

不久,两人便到了七宝村,来到庄前下马。

赵员外挽着鲁达的手,直接将他引至草堂内,分宾主落座,并吩咐下人杀羊置酒款待。

晚间为鲁达安排了客房歇息,次日又设宴款待。

鲁达说道:

“员外如此厚待,洒家真不知如何报答。”

赵员外笑道:

“四海之内皆兄弟,提辖何必言谢。”

话不多说,鲁达自此在赵员外的庄上安住了五七日。

这日,两人在书院闲聊时,忽见金老急急奔入庄内,直往书院而来。

见到赵员外和鲁达后,四下无人,金老低声说道:

“恩人,不是老汉多事,只因前些日子恩人上我楼饮酒,庄客误听传言来闹了一场,虽已散去,但人心疑忌不免扩散。”

“昨日有三四个官差在邻里街坊打听得紧,恐怕很快就会查到庄上来搜捕恩人。”

“倘若如此,岂非不妙?”

鲁达闻言说道:

“既然如此,洒家便自行离开,不连累员外和老人家。”

赵员外沉思片刻后说道:

“若留提辖在此,恐怕事出有变;若不留提辖,则赵某心中难安。”

“赵某倒有一条计策,既可保全提辖,又可让提辖安身,只怕提辖不肯。”

鲁达忙问:

“洒家如今避无可避,只要能安身之处,如何会不肯?”

赵员外说道:

“此地三十余里外有一座五台山,山上有座文殊院,乃文殊菩萨的道场,寺中僧众五六百人,住持智真长老与赵某交情深厚。”

“先祖曾捐资修缮此寺,赵某也是寺中的施主檀越。”

“我早年许下愿望,要剃度一人为僧,且已备下一道五花度牒,只是一直未找到合适之人。”

“若提辖愿意剃度为僧,赵某愿承担一切费用。”

鲁达沉思片刻,心想:

“如今我走投无路,倒不如就此剃度为僧,暂且避过风头。”

便说道:

“既然员外一片好意,洒家愿意剃度做和尚,全凭员外照拂。”

两人当即敲定,连夜备好衣物盘缠与礼物,次日一早起身,由庄客挑着行李,二人一同前往五台山。

行至辰时,远远便见五台山巍峨壮丽,气象万千,果然是一座名山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