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
“设一笼内共200头、500脚,求,鸡、兔数目几何?”
“解法如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某座村庄门口,两名青年聚精会神地提笔抄录,他们不是工人,工厂招人有限,也不是学生,过了年龄公学不收,但他们村里有工人,大家伙凑钱雇佣工人当老师,给他们讲课,教认字识数,谋求进路,方便将来自己或者后辈人参加科举。
有上进心的人都被考试当官的前景吸引了。
“临江仙,作者:佚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彩!”
一位青年感叹:
“这个叫佚名的人怎么这么有才,什么都会写。”
更远方的工地。
工人们聚在一起听一位老资格工人读报,那人翘着二郎腿,读道:
“父子扛酒一坛,因路滑打碎,其父大怒,其子伏地大饮,抬头向父曰:”
“难道你还要等菜吗?”
““哈哈哈哈!———””
周围人哄笑。
笑声飘远,随风,向北,飘到与赵魏国境相邻的河边,年轻的工人对着流水有感而发,吹奏长萧,同乡的工友用各自的乐器为他伴奏,悠扬的曲调缓缓荡开。
“肖师傅。”
几乎紧挨着赵魏国界的工地上,青年畏畏缩缩、满眼期冀地问工头:
“这地方还招人吗?”
“招啊,怎么不招?”
这个似乎不是本地人的临时搬运工是半个月前招来的。
每每吃饭都吃得特别快,干活也利索。
只是衣服破了些,发了工钱也不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