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不才,正是青山书院的院长魏静之。”那位先生从容答道。
“什么?”
“青山书院的院长?”
“是云通县最大的那个青山书院?”
“他怎么来了?”
“就是啊!他怎么跑到咱们村子里来了?难不成是迷了路?”
“不对,你看院长身边的那个书童是不是有点眼熟?”
“嘶,好像是在哪里见过!”
“咦,那不是前几天来找萧娘子的少年人吗?”
云边村的村民议论纷纷,赵福生的背后却出了一层冷汗。
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青山书院的院长。
据说这位院长十七岁就考上状元,二十岁就成为了翰林院的学士,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皇帝跟前的红人。
只是他为人正直,不喜阿谀奉承、结党营私,因此得罪了不少京中的官员。
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事情,于仕途上也不十分上心。
后来他的夫人产后落下了病根,长年卧床不起,他便辞去了官职,带着夫人回到了老家养病。
县令得知自己管辖的地盘来了这么一位大人物,便三天两头的上门,邀请他办一所书院,为县里培养人才。
魏静之倒也没有拒绝,他很痛快的答应了县令的请求,召集了一群读书人,办了书院。
不过魏静之并不亲自教书,而是日常与书院里的先生们讲谈,再由先生们将所学传播下去。
曾经有大户人家拉着几车的礼物上门求教,想让自己的孩子拜入门下,做他的入室弟子,都被这位院长给拒绝了。
一些得不到甜头的人便在背后说魏静之的坏话,说他沽名钓誉,并不是真的想教书。
不过魏院长并不在意这些闲言碎语,每年都会派出两位学院里的先生去乡下的学堂讲学,费用由书院来出,金额比书院里执教的先生们还要高一些。
因此听见赵福生说的那句花了大价钱去城里的青山书院请的先生,他立刻忍不住问道请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