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必然有问题。
这会张欣懂了,还是文臣的手笔。
永乐朝,张欣对外面的事不算特别了解,交趾的叛乱具体如何,她不太知道。
但朱高炽登基前后的事跟儿子继位以后的事,她是知道的。
两辈子结合在一起看,事情很明了。
~~~
七月,公爹在北征返师途中的榆木川病死。
当时交趾的那位叛乱头子黎力,已经被公爹的人打得只剩几百号人,逃到了老挝。
九月,保定候孟英跟荣昌伯陈智准备杀到老挝,斩草除根,被朝廷一纸敕令叫停。
还是九月,镇守交趾十八年的布政使兼按察使黄福被调回了京师。
公爹崩逝,朱高炽继位三个月内,公爹留在交趾的人,全部被调走了,文官武将跟镇守的太监,内阁换了一个新的太监镇守交趾。
这些调令,是内阁没有通过朱高炽发的,还是朱高炽下令发的,张欣不清楚。
但结果就是,打了十八年的仗,花了数不尽的钱,最能终结安南乱象的时候——人全撤了。
转眼第二年,那位安南的造反头子黎力就能率八万人攻打昌江城。
要知道一年前,他手里才几百号人!
瞻基那会已经登基,不得已,派人重新打一遍交趾。
派出去的还都是原来公爹的嫡系部下。
总兵安远侯柳升,陪公爹五次北伐,都全须全尾的人,刚刚到镇南关就中埋伏,阵亡。
副总兵保定伯梁铭,在军营中暴毙。
参赞军务的兵部尚书李庆,京城人,第二天,也在军营中暴毙。
柳升的东路军,七万人,第三天就全军覆没。
另外的西路军,国公沐晟掌着,进攻找不到敌军,退守退哪里都被埋伏。
而当时,朝廷所有的军队调度归兵部负责。
杨士奇,是当时的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
当时给朱瞻基的说辞是,北人,不适应南边的气候,暴病是正常的,西路军不熟悉当地情况,被包了饺子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