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你看着办

“那他们早上干什么?也是锄草?”

朱瞻基接着张欣的回答又问。

他自己早起读书,下午读书,也就是晚饭前这一小会时间算是自由活动的,不过最近贡献给了后宫里的这块地。

他每天都很忙。看娘亲跟爹爹也很忙,挺能理解别人可能也很忙的。

“这个具体娘不也算太清楚,地里的苗长出来以后,每天都是浇水,锄草,间苗。一亩地里的草,每天都在长,一天不干,肥跟水都让草吃了。”

张欣也没干过农活。只有个大概的了解。

要不是徐氏开了这地,她还不知道大冬天的,地里也有活干。

伺候一词,伺候人是从早到晚的。

她听京城老百姓也爱说伺候地里,还果然是,一年到头,不停歇。

“不是光中午在干,是一整天都在干活,中午这会锄草效果最好而已,翻出来的草根晒透了或者晒死了,后面再长草也慢一点,少一些。”

徐氏倒是解释了一句。

她以前听先皇后说过。

“这样干活,太费人了,宫里大家还轮值呢!”

朱瞻基初步对不容易这个词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朱瞻基这几天都跟着朱棣过来干活,十月份的天气,地里什么都不长,所以干的活很简单,就是肥地。

朱棣告诉过他,当年在凤阳,春日,禾草疯长,头天卖力锄得干干净净的地,第二天就有了新的野草苗苗长出来。永远锄不尽,还不能停。

他听老师们说,普通老百姓一家五六口人,能下地干活的最多两三个,剩下的要么小,要么老,不老不小的就得干家里所有的活。

也就是说五六口人,天天忙活。

最后也只能收上来几百斤粮食勉强活着。

大本堂里的小伙伴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唐赛儿跟林三都说,有地算不错了。

没地的佃户,种出来的粮食最后在手里也就三四成。

在北边,也就是她老家,只靠着地里刨食养活的人要是存不够一个冬天的粮食跟柴火,死的人都是一整户一整户的,冻死或者饿死。

唐家跟林家为什么搬去了京城?

就是即便有地,纳了赋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日子也过得不怎么样。

蒲台县好多农户的地在荒年时,让大地主压价买了去,这本来也是正常,没吃没喝的,有地也没用,卖了地好歹能熬过一季,下一季跟地主佃了田种就是。

只是,这卖着卖着,大地主手里的地很快就连成了一片。

没有卖地的人家,孤零零的被大地主家的地包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