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开仓

陈氏的娘家人不是不想早点来,而是他们那边太乱了,路上有些不安全,因此才这么晚来。

陈氏娘家也就是顾亮的外婆家,人口很是简单,除了外公外婆外,就剩下一个一个大他两岁的表哥。而这位表哥的父亲早些年上山捡茶籽被蛇咬了,回来没几天人就走了,而母亲也在她娘家人的掺和下早已改嫁,只留下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所以他们一家三口平时过的也挺拮据,这两年有陈氏的接济,也算是过的还行。不过终归家底不行,这次过来,他们只带了一只母鸡来看女儿。

陈氏一看自己母亲带的是只年轻小母鸡,便知娘家最近日子也不好过。下蛋的母鸡乡里人都当宝,送人的一般都是小公鸡或者下不出什么蛋的老母鸡。母亲带过来的母鸡鸡冠正艳,最多养了不到两年,正是下蛋的好时候,这都拿出来了,说明家里实在没什么好东西拿出来了。

陈氏出于关心,问了一下爹娘说她不是年前回娘家不是带了不少的东西,足够他们三人吃上小半年的,咋家里还这么困难。

陈氏的爹娘便和她讲述了最近他们那里的事,原来自从去年交完粮税后,她家剩的粮食再加之前陈氏回娘家给的,足以支撑到今年下半年。可谁料他们那里来了一窝土匪,占山称王,将他们家的粮食搜刮去了一半,这日子也就难过了起来。要不是最近县里派人来巡视过,山上的土匪不敢出来,路上太平了,他们这才算着日子过来看望一下。

陈氏的娘家人住了不到两天,便准备回去了。陈氏心疼娘家遭了抢,日子不好过,便委托顾亮赶车送点粮食给娘家,顺便将娘家人送回去。

路上,闲着无事的顾亮便和自己外祖母聊起了她们那边的情况。得知了他们那边的土匪只是本地的几个小混混外加一些流民凑成的,抢过一次他们村后就再也没来骚扰过后,顾亮也就放心了。原本顾亮想着若真的是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干脆让外婆一家搬到他们这边算了,反正外婆家人少。

由于顾亮一行人是坐骡车的,所以不能走小路,必须走大路。而走大路不可避免的要绕行,这一绕也就绕到了县城。

到了县城,顾亮便打算买点吃食,然后再赶路。多月不来县城,县城对比之前萧条了许多,就连卖烧饼、汤饼之类的小吃摊都少了不少,店铺也关了许多。相反,路上的乞丐是多了许多,在顾亮买烧饼时,眼睛齐刷刷的盯着。顾亮买完烧饼,老板还特意提醒顾亮捂好,别半路被乞丐抢走了,最近他们这边经常出这种事,一堆乞丐聚在卖吃的店铺前,一有机会就上前抢夺。他们也曾驱赶过,不过乞丐数量太多,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提醒顾客揣好东西。

顾亮买完东西,路过县衙所在的一条街,发现有不少人在那里将县衙堵了个水泄不通。顾亮随手拉了一个人问是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他们家里没有粮食,正在乞求县令大人开仓救济。

顾亮听完就觉得这事肯定行不通,在他的印象里,这县令可不是一个好官,从他县衙里这些衙役对报案人的态度便可知。顾亮来这里这么多年,也没见过他为百姓做过什么事情,别说新修水利,盖桥修路这些造福百姓的事,就连百姓遇到冤情,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来报官而是自己私下解决便可想而知。就连顾家酿酒这件事,顾亮就不止一次的送过银子,可见他们县的县令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硬要说他的好,那么只有一点,那就是只要你给了钱,他就不会再找你的麻烦,这也是顾亮卖酒这么长时间来,一直没什么大事发生的原因。

顾亮只当听了个笑话,他从来不觉得官府能把平民记心里,对于上位者来说,平民就如地里的野草,无论你刀砍火烧,只要还有根在,没两年又将是一片郁郁葱葱。反正这个时代,男人是牛,女人是猪,干不完的活,生不完的娃。真要度过灾荒,还是得靠自己。

在顾亮对这些人乞求官府放粮不以为然,继续赶路时,县衙里的县令却有些惊慌失措。原因无它,全是因为县衙外请求放粮的人越来越多。

这现象从去年年底便开始了,刚开始时还只有几户人家这样做。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更多人家家中缺粮断粮,这县衙外的百姓也就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几百人围堵在县衙,弄的他都不敢出门。

可这放粮的事不是他说了算,最起码还得上面的英王发话才行,若是他私自开仓赈灾,别说头顶的乌纱帽,就是项上人头也不用想了。不过,就算是英王同意开仓放粮,他们县的粮仓也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拿出来。不,应该说整个江州府所有的县,粮仓里面都没有什么粮食了。

至于为什么,那自然得问他们头上的英王殿下了。他们江州府无矿无钱,除了能种地产粮外,再没有一点吸引人的地方。关键是这地也并不肥沃,对比江浙与两河地区,产的粮也远远不及。而英王骄奢惯了,来到他们这种地方,没少从底下这层官员手里搞钱,虽然明面上都是他们‘孝敬’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次两次还好,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孝敬的钱从哪里来?于是这粮仓也就成了一个香饽饽。前两年风调雨顺,粮仓还能剩不少粮食,可去年一干旱,这粮仓里面的粮早就只剩下最上面浅浅一层,拿来唬人的粮食,根本不可能拿来救济百姓。

此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仅限于他们这群县令知晓。那便是去年英王殿下曾向圣上呈报过江州旱情,圣上体恤民情,亦心疼英王初至封地便遭遇此旱情,故而减免了不少赋税。不过这事也只有他们自己人知道,因为江州府的百姓还是按照往年足额交的,这多出来的赋税钱自然是………

就在吴县令焦躁不安,胡思乱想时,门外一声呼喊振奋了他。

“大人,大人,英王殿下那边来信了。”师爷攒着一封书信,着急忙慌的喊着。县令大人等英王的消息已经等了几日,所以师爷作为县令大人的狗腿子,在收到信的第一时间,还未见到县令大人的面,便用尽了吃奶的劲喊,生怕县令大人晚一秒知道。

吴县令接过信,并不背人,急忙拆开信封开始看起来。吴县令看着信,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张开了,后面更是是越读越高兴,越看越兴奋,嘴角都要咧到眼角了。同时,嘴里忍不住的说着“妙啊、妙啊”。

刚看完信,吴县令大手一挥,吩咐道:“师爷,你去通知一下,就说本官心系民间疾苦,体恤百姓,特下令三日以后,开仓放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