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挖自己墙角

铁路职工 王常明 2832 字 8天前

她脸上带着标志性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热情地向常明打招呼:“老大,您可算来了!”说话间,她伸出手轻轻挽住常明的胳膊,手指在他的手臂上轻轻摩挲,眼神中满是热切的期盼。

身后跟着直属小弟,恭恭敬敬地垂手站在一旁,眼神不时地看向常明,对他的威严表现出敬畏。

常明知道,这家商会实际上是自己在黑河的另一个商业分支。娜塔莉凭借着多年的经营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将商会打理得井井有条。在这里,无论是货物的储备、交易的流程,还是与其他商家的沟通合作,都处理得十分到位。

娜塔莉拉着常明来到商会的休息区,这里布置得温馨舒适。她让常明在一张柔软的沙发上坐下,自己紧挨着他,身体微微向他倾斜,开始向常明汇报商会的情况。她详细地介绍了商会的各项业务、客户群体以及近期的发展规划,言语间充满了自信与热情。

汇报过程中,娜塔莉时不时地伸出手,轻轻触碰常明的手臂,又像是不经意间用她的翘臀碰了碰常明,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别样的意味。她毫不掩饰自己对常明的倾慕,脸上带着一抹红晕,娇嗔地说道:“老大,您不在的日子里,我可太想您了。商会里的一切都盼着您来定夺呢。”

常明看着娜塔莉,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对她的表现很是满意。他深知娜塔莉对自己的感情,也明白她在商会的重要作用。在这忙碌的商业世界里,有这样一个热情又能干的人在身边,着实让他省心不少。

常明一边听着娜塔莉的汇报,一边回应着她的话语。两人有说有笑,气氛十分融洽。娜塔莉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常明,仿佛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吸引她的人。她继续有意无意地用身体蹭着常明,享受着与他亲近的时光。

在这忙碌的商会里,常明与娜塔莉一同探讨着商会的发展方向。常明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娜塔莉认真地倾听着,不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她的眼神专注而又坚定,对常明的每一个指示都用心领会。

常明起身在休息区踱步,娜塔莉也跟着站起身来,紧紧地跟在他身边。她一边走,一边向常明介绍着商会的一些细节,从货物的摆放、人员的安排到客户的反馈,她都一一详细说明。

当常明走到窗前,透过窗户望向外面的街道,娜塔莉也凑了过来,与他并肩而立。她指着窗外的一些建筑和街道,向常明介绍着商会的一些潜在业务和发展机会。

常明转过身来,看着娜塔莉,目光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娜塔莉微微抬头,迎上他的目光,脸上露出了自信而又迷人的笑容。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常明此次任务的突破点聚焦于如何将自己的商会与对面口岸的俄罗斯城市构建成连片开发区。这一任务看似简单,实则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

一直以来,民间商会往来频繁,在促进中俄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官方层面的中俄交流商会及以上的合作却大多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俄罗斯政府对中国政府存在信任危机,同时中国政府对俄罗斯政府也缺乏足够的信任。

这种信任缺失的状况导致了双方在贸易合作上举步维艰。一旦官方牵头,各种贸易项目往往会陷入僵局。例如,在一些大型贸易项目中,双方都期望能够在政策、资源等方面得到保障,但由于彼此间的不信任,导致合作难以达成共识,最终项目失败,贸易也随之终止。

在民间层面,虽然没有官方的诸多限制和阻碍,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民间商会的规模和资源有限,难以与大型的官方项目相抗衡。而且,在与俄罗斯城市的合作中,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小主,

在来黑河之前,常明站在哈尔滨的街头,望着眼前人来人往的景象,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涩。他在这个城市的房地产领域打拼多年,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为过眼云烟。这些年,哈尔滨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大规模的拆迁和过度开发,曾经的繁荣逐渐褪去,可挖掘的致富空间越来越少。

常明站在自己的办公室窗前,看着窗外那片曾经热闹非凡的街区,心中满是无奈。他知道,自己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5亿的身价,在旁人看来是一笔不菲的财富,但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他清楚地意识到,必须寻找新的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