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有气无力地,“你忙不用天天来看我,家里这么多人伺候,我没事。就是人老了,慢慢养。”
“您不能再着凉了。”王焘将被子往他娘肩膀上盖盖。
“你们先下去吧。”王焘挥手让屋里的丫鬟婆子出去。
“是。”领头的大丫鬟带着人退出房间。
王母满脸疑惑。
“娘,老二有朋友认识去西边的商队,能给妹妹捎封信。您有想叮嘱她的事,写在信中,我们找人捎给她。”王焘将身子倾向他娘,压低嗓音道。
王母听了他的话瞬间提起精神。
“当真?”
“嗯,老二路子广,认识的朋友多,恰好有朋友要运一批货到西边。”
王焘没有告诉他娘真实情况,这个事,他们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他和弟弟知道就好了。
郑家他们都不准备通知。
郑家虽然也是宁家的姻亲,但是真正是哪一派的也说不准。
他们若有心,自然会想办法联系自家姑娘。
“我现在就写。”王母激动地立马坐起身要下床。
“娘,您先别急,老二还没说商队的出发时间,我告诉您,就是让您心里有个底,先准备着,您明天白天慢慢写,等到时间了老二会来取信的。”
王焘这么早告诉他娘,就是想让他娘高兴一些。
“我还有点私房钱,本来打算以后等我不在了,给你们兄妹三人的。现在我想先拿出来一部分给你妹妹。他婆家本就不甚富裕,现在恐怕更是……”
王母想到女儿受苦,心里就难受。
宁家从宁萧才开始发家,宁萧虽然受圣上看重,但是清正廉明又乐善好施,相比别的同级别的同僚,家境可谓算得上‘清贫’。
宁家,宅子是御赐的,出门不讲排场,奴仆也是少之又少,府里就靠几间铺子和几个庄子养活。
女儿嫁进宁家,虽然日子过得舒心,但是衣裳首饰明显不如闺中买的勤。
宁萧出事后,宅子被收回去了,家里值钱的财物也都被搜刮,连女儿的嫁妆都没了。
宁家从长安离开的时候,一贫如洗。
王母现在想到女儿离京当日的打扮就心酸。那是女儿三十多年来穿戴最差的一回。
“娘,那是您的钱,您想给妹妹多少,就给多少,哪怕全留给她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