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神出鬼没,往年总会有落单的妇女被掳或被欺侮。
宁安他们家的沤肥池子还没挖,邱阳去找了刘根,让他问上次盖房的几人愿不愿意去城外挖池子,一天二十文钱。
他们家打算挖方方两米的沤粪池,即长宽深各两米。
五六个人,一天就能干完。
但是,现在出城冒风险,宁家不确定别人愿不愿意接这份活。
之所以选择将沤肥池建在地头,有三个原因。
一是因为沤肥腐烂发酵的过程会产生难闻的气味,离居住区近会影响日常生活。
二是烂菜叶子、牛粪等比发酵的肥料运送起来方便。
三是本来就是要下在地里的肥料,在这方便就近施肥。
另外三个是经常跟刘根在一起干活的小伙,一听刘根说的挖池子一天二十文哪有不愿意,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捡钱啊。当场就跟着他来到了宁家。
宁家看几人一起上门就明白了。
宁安跟着刘叔带上背篓、镐头、绳子、泥炉、陶罐、方便面、水、碗筷等,坐一辆牛车,邱阳带着四个小伙子坐一辆牛车。
他们预备中午不回家,在地头煮点方便面对付一口,下午早点干完早点回。
到了荒地,他们将沤肥池定在地头边角,这里正好处在下风向。
用镐头划定范围,几个小伙子搓搓手就开干了。
不过土被冻过,气温又低,镐头不好挖,他们也没有铁楔子。
为了加快进程,宁安捡了些干树枝,用泥炉烧了罐热水,将热水浇在地面。
浇了水的土层确实更容易挖开。
方法有用,但是只有一个烧水的瓦罐,无疑是杯水车薪。
后来刘叔去捡了些柴火,在这小块地面生了几个火堆,待地面温度高些,土才好挖开了。
“小姐,你去车厢里待着,外面冷。”挖土解决了,刘叔就赶宁安去车里暖着。
宁安看确实没有自己能干的活,就顺从地坐进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