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破绽

夜深,于穆昇返回书房,一队人正反复核查魏家账目与相关人士的行迹。此举目标明确,针对魏诚风一人,此时的他位居魏家的高层,容不得空口无凭。可惜一无所获:他形迹端正,账目干净。

于穆昇心烦。

“这小子聪明得很,进出账目大笔且频繁,但明细干干净净,无一坏帐。”手下报告,“实在毫无破绽。”

“无一坏账?”于穆昇蹙起的眉头松开,“那就可以了,再整理一下,明日去一趟魏家。”

手下疑惑:“是否要在台本上动些手脚?”

“有时,没有破绽就是最好的破绽。”于穆昇说。

......

辰时,魏诚风向魏老的书房走去。这是例行问安,也是前一日的诸事汇报。

按说,这“汇报”应及时递呈;若实在分身乏术,也该在前一日晚间整理妥当,而非滞留第二日。但他无需如此抓紧:

魏老对他信任有余,说是“心腹”,反而失了尊重,有几分“父与子”的意味:培养与扶持,老来才值得依靠。

暖阳初升,洒落书房各个角落,映衬出柔和的轮廓,一如往常;其中的氛围却大不相同,严肃、冷峻、刻板得棱角分明。

“原来是于族长,稀客。”魏诚风行礼,虚飘飘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不想客套,于穆升更不想理会,只与魏老说话:“该出具的证物,我已交代清楚,请问您作何态度?”

魏老暂不表态,只一页一页、耐心翻阅于穆升口中所指的“证物”,也就是此时置于案桌上的大摞账目流水:按年成册,每一册按月份记录,且数目庞大、每月超过3笔往来者,皆有特别标记。

魏老看得细致,遇到某些页码时,还将已翻阅的类似账目挑出来关联复读,厘清关系后才继续下一笔。

整个过程,听得见细微的叹息声与啧啧声,还有戏谑声,意向不明。

于穆昇不耐烦了,居于魏老身侧的魏诚风更是按捺不住。

“听闻于家有私养的侦查,精锐、专业,看这一册册整理汇总的魏家财务,果然名不虚传。”他忿忿然,一抹的不屑,显山露水,“只可惜你选错了对象,查我的账,只是浪费时间。”

“谁给的底气,叫你说话如此狂妄!”于穆升忍无可忍,“既然魏老为难,我自行处理便好。”

一时间,玄光乍现,绕起魏诚风矗立一圈光栏,好似极昼之光,叫人无所遁形,透彻得压迫。

见此,魏老呷一口茶,对着于穆昇,慢条斯理:“既然耗不起时间,不如先行离开。我老人家已如你所愿,起了这‘查账’的念头。这才看了一半,兴致正酣,不要随意打断。”

“诚风,送客。”魏老继续阅读。

“静候佳音。”于穆升只得离席。

出门,于穆昇踏足庭院。恍然间,院子漫起无疆的玄力,好似浸没于汪洋大海,虽清澈无痕,寂静无声,但暗潮涌动,浓稠、困顿之感愈渐鲜明——

“送客”的魏诚风不甘示弱,虽有伤在身,仍激出三道紫电;“紫电”乃悸动之品,虽可突出重围,但后续乏力,浓郁的玄气很快弥补,就无意缓解。

庭院里,剑拔弩张、对阵之局,惊得蛰虫沉鱼、飞鸟羞花。

魏老置身书房,却完全不受影响,或者是不予理会;等案桌上的账目阅览完毕,这才起身到了庭院——扬起百丈牵纬,形似淡白鲸骨,混迹于浓稠的玄力之中。

不消一会儿,漫天的迷蒙,受其牵引,意图将其缠绕,结果却无力挣开。

顷刻间,院子凭空竖起数十根的白玉柱,引得缥缈桀骜的玄力,竟有迹可寻,叫人无所畏惧。

魏老覆手一掌,体态丰隆的玄力柱,就此灰飞烟灭!

于穆昇一怔。

“说起来,我也曾教过你。虽一课之缘浅薄,但以这种方式会面,着实难堪。”魏老神色寡淡,难以琢磨,“我的人,我自会交代,不劳于族长费心。”

护犊之意,呼之欲出。

……

魏老返回书房。

已到了巳时的小酌时间,跟随的魏诚风在案桌上摆起陈酿。

魏老一杯闷下,心情不错:“刚才那一局真是痛快,我已很久没有出手。他(于穆升)虽是第二家族的族长,因为联姻,还与第一家族关系紧密,但刚才看来,也不过如此。”

“在您面前,第一、二家族都不足为惧。”魏诚风崇拜,更有一种渴求,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