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质考虑的是,高丽因此战已经失去太多,以致民生凋敝,百业待兴。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恢复高丽的社会秩序,其他事情,对于他而言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崔承老的想法就比较谨慎,他认为此战大周出力最多,是否同意议和,还要看大周天子的想法,让高丽王先不必着急答复。
武将这边,以朴良柔为代表,皆是不同意议和,日寇自进入高丽以来,多少高丽士兵死在了他们手里,更是祸延了不少无辜百姓。武将们自然是不愿意这么轻易就与日寇议和,他们坚信凭借高丽自身的实力,足以将日寇赶出高丽国土。
高丽王听着下面的朝臣吵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一个结果来,顿觉头痛欲裂。他的内心深处,也不愿意与日寇议和,单论死在他们手里的高丽王室子弟,王伷就放不下这血海深仇,遑论这议和的条件还需要高丽交出釜山与耽罗。
但崔承老的话在理,现在与日寇对峙在一线的是大周军队,高丽王还是必须得看大周天子的态度行事。
“崔承老言之有理,孤暂先不作答复,看看大周天子意欲何为,再来议决。孤累了,你们都先退下吧。”
此话一出,武将一侧欢欣雀跃,大周愿意派出大军助高丽剿灭日寇,自然是不愿意功亏一篑的,他们有信心,大周天子的想法肯定是不同意议和,并且主张与日寇血战到底。
荀质的脸色,在高丽王话毕后变得最快,原本他还以为王伷会同意他的意见,答应议和,以避战祸。谁料,最终还是被崔承老占了上风。
不得不说,自从上回崔承老前往西京,向大周借来一支军队,助朴良柔攻下西京以后,高丽王对他的话更是奉若圭臬,荀质这个左执政在王伷面前都快没有地位了。
高丽本土距离汴京城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即使李处耘命人走海路抵达大周后,立即换上快马,马不停蹄地直奔汴京,也花了整整五日,才将日寇要议和的消息送到柴宗训的手中。
此刻汴京城内外,绿草如茵,花香四溢,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候。
柴宗训正是在慈光寺中,收到了李处耘送来的消息。
“即刻宣几位枢密院副使前来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