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十文钱仍然不便宜,大多数老百姓应该都不会舍得用十文钱来买一份报纸,恐怕只有商家才能负担得起。
幸好赵鸿义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从一开始就决定把商家作为《江南时报》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所以他才会让广告部和发行部的员工不停地拜访南京城内大大小小的商户。
创刊号一共印制了五千份,每份成本十文钱,这一下就花掉了五十两银子。
对于各位财大气粗的报社股东来说,五十两银子当然不算什么,现在报社的公账上还有将近一千两银子的流动资金,完全能够负担得起。
不过报纸这东西可是要定期出版的,要是每次都要花五十两,再大的家底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啊。
更何况每个月还有几十名报社员工的工钱要发,报社办公场地的租金要交,各种日常用度比如水火、餐饮、笔墨纸砚等等都要付钱,长期下来也不是小数目。
所以众人纷纷祈祷各路神仙,保佑《江南时报》一炮而红,早日大卖,至少要能够收回成本,不然可就骑虎难下了。
既然现在创刊号已经印制好了,那就事不宜迟,早点将报纸发行出去才是正事。
于是将少量报纸收藏在报社库房里作为资料留存之外,其余的四千多份报纸便由发行部的员工快马加鞭地分送到各处事先已经谈妥的商家那里。
当然这四千多份报纸并没有全部在南京发行,因为之前杜锡哲在苏州,苏惟钧在上海,庄俊豪在杭州都已经预先做了准备,利用各自的人脉关系联络并谈妥了不少商家。
这回报纸一印制好,发行部的人便分别发送了几百份报纸到这几个城市,送到几人的家中,再由他们各自的家奴负责上门分发。
因为现在是草创阶段,暂时只好采取这种方式应应急,等以后业务量上来了,再考虑在几个重点城市开设分部。
而对于这种免费送上门来的刊物,商家自然也是乐得接受的,反正试试又没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