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民是村里最早逃荒赶往都城的人。
纪民走的时候,就想喊上纪农这个兄弟。
只可惜,那个时候纪农没觉得事情有这么严重,
想着只要熬一熬,等气温升上来,春耕一到就好了。
纪农哪里想得到,他们压根儿就没熬到春耕,就跟在纪民之后没多久,一起逃荒了。
为此,纪农对纪民这个哥哥佩服得很。
纪农之所以愿意带着一大家子来育安堂,进行什么隔离,
就是因为听到官府这么安排的时候,在官府人的旁边看到了纪民这个兄弟。
自家人还能害自家人吗?
明明自己是弟弟,一段时间不见,纪民看着精神头好,都比纪农这个弟弟更年轻。
只这一眼,纪农知道,纪民到了都城之后,日子肯定是过上了。
一下子,纪农放心,觉得,只要跟着纪民这个哥哥,
他总也能带着一家子,过上正常的日子的。
果然,在官府的安排之下,纪农和灾民一块儿到了育安堂,
见到了立在育安堂门口的功德碑,晓得是都城中有那么多贵人惦记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的生死,
给他们捐了许多银子,替他们安排住的地方,解决吃喝问题,
绝不会坐视不理,由着他们饿死。
驱逐什么的,他在来的路上所担心的事情,一件都不会发生。
吃的有了,住的也有了,自己总算是能睡个安稳觉。
这个晚上,纪农睡得香甜无比。
知道老娘昨天晚上已经接受了大夫的诊治,连药,贵人都付了银子,全给配好,
自家女人煎上,伺候老娘喝下,纪农只觉得,
自家还没有逃荒之前,日子都不过如此。
至少就他们家的情况,不是每次老娘身体不舒服,都能请大夫,还开药的。
只有实在是熬不下去了,才会花银子看大夫。
凭着这一点,纪农觉得,自己没有跟错纪民这个二哥,没有来错育安堂。
朝廷和贵人说愿意管他们的死活,绝对不是安抚他们,骗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