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板块的内容有兴趣的百姓可以自行阅读,每个月都会组织基层官员去受教,让百姓识字。
朝廷的任务是每年40岁以下的百姓必须要学会书写100个汉字。
对于年龄大的百姓不强迫,组织学习的时候想来就过来学习一下,不想来没关系。
对于一些天生智商高比较好学的人才,朝廷一旦发现就会重点培养。
朝廷的官员选拔全部是从基层删选,孙然没有明令废除科举,但是有不少百姓知道,等大多数人学会识字后,科举制度肯定会恢复。
百姓们不知道是朝廷这是准备废除科举,等各地小学建立后,就会陆续在各个县城建立初中学校,对于各方面人才进一步选拔。
初中以上还有大学,高中的概念这个时期提出来没必要,整个华夏的知识储备还达不到那一步。
至于大学目前只会在京城设立一所大学。
大学里的学科分类从农业、商业、医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气象学、文学各方面进行细致分类。
范仁海专门提出在京城建立第一所军事学院,自己为军院的第一任校长,等今年战事结束,所有团以上的军官要全部返回京城听他讲课。
说是听他讲课其实就是为了增加这些团以上军官对他的好感度。
要不然这些从下面提拔上来的团长以后只认他们的上司不认他这个皇帝,时间久了不就成为一个个大小军阀。
这一路线是范仁提出的,内阁只需要完善和执行。
范仁提出的这个大学让李岩和内阁诸多官员眼前一亮,进行如此细致的分类,以后可以为朝廷培养更多各方面的人才。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以后想要从事农业、商业肯定是最热门的选择。
他们的神武大帝是一个很务实的人,想要当好一地父母官,你不懂农业、不懂商业,怎么可以管理好地方百姓?
怎么维持地方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
有投机思想的官员私下里已经将自己的孩子强行送到一些乡村体验百姓如何耕地,或者将其跟着商队学习商业方面的知识。
一旦等大学建立好以后,他们的后代会获得这方面的优势。
这种现象不是很好阻止,社会的意识形态现在处于一个封建向更高文明过渡的混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