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自然没好果子吃

并汉 做梦中 4017 字 14天前

他想让袁绍尽早有所准备。

避免双方撕破脸皮时,袁绍吃亏。

自己曾是司马直麾下。

但却转投袁绍。

袁绍若是吃亏。

自己自然没好果子吃。

袁绍当前最迫切的敌人是公孙瓒。

他不想明着与董先交恶。

但董昭说的也有道理。

他不能没有后手。

于是他暗令董昭。

利用柏人深入太行、常山、钜鹿的地理优势。

暗中做事。

看看有无可乘之机,有无可拉拢之人。

眼下公孙瓒正在撤军。

袁绍自然要发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

他见猎心喜。

让部将崔巨业率军追击。

一路北上,直到故安。

但崔巨业率数万兵马久攻故安不下。

他这才知道中了公孙瓒的计策。

公孙瓒让人将崔巨业拖在故安。

然后排兵布阵。

令公孙范截断袁军退路。

再由公孙瓒亲率主力围剿崔巨业。

崔巨业无奈只能退军。

在巨马水被公孙瓒三万步骑阻击。

死者近万。

接着公孙瓒又一路往南,沿途攻城掠地,直到平原。

重新又将南北连为一线。

实现关靖战前所谋的战略意图。

至此,公孙瓒兵力疲乏。

也需休养生息。

这才作罢回军。

公孙瓒战胜袁绍。

并控制平原。

这也令公孙瓒直接与兖州接壤。

于是公孙瓒告诉刘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让他交出袁绍的家眷。

同时还下令给从事范方。

若是刘岱拒不交出袁绍的家眷。

到时就率领骑兵返回。

等下次出战,平定袁绍。

定然不放过刘岱。

压力来到刘岱这边。

他赶紧召集部属商议。

一连几天都无法决定。

别驾王彧建议:

“如今公孙瓒虽然连结幽冀青三州七郡,但其根基仍在幽州。”

“而盟主袁绍,坐拥冀州,并有讨伐董卓的大义在身。”

“舍弃袁冀州这个近援,而去幻想得到公孙瓒的远助。”

“就好比到遥远的吴越之地,去请游泳好手来解救当下已快淹死的人一样。”

“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不仅毫无用处。而且还浪费时间。”

“况且公孙瓒绝不是袁冀州的对手。虽然公孙瓒暂时打败袁军,但他最终将会被袁军击败。”

刘岱听从了王彧的话。

于是开始谋划与公孙瓒决裂。

范方见威胁无用。

于是依令率军离开。

但刘岱不仅不给钱粮补给。

还设下重重关卡,增加范方北归难度。

这范方一路北上,只能杀马充当军粮。

不仅耗时费力,还需沿途躲避刘岱兵马的追杀。

这让回归之路遥遥无期。

但对袁绍来说。

刘岱的汇报也给他提了个醒。

当初自己没有根基。

如今自己接手冀州。

这家人总放在刘岱那也不是办法呀。

干脆让他们搬到冀州治所邺县内城。

公孙瓒不打了。

这对袁绍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从界桥之战暂获胜利。

到故安城下,久攻不下。

然后崔巨业的巨马水之败。

让公孙瓒将幽州广阳、涿郡、右北平和冀州河间、渤海,青州平原、齐国七郡连成一片。

这里面有胜的喜悦。

也有败的无奈。

不过人马都需要休整。

这是不争的事实。

袁绍需要正视自己的短板。

重整旗鼓。

以待来日再战。

但战争就是战争。

战争是残酷的。

比如涿郡郡守温恕。

便死在袁绍和公孙瓒的争战之中。

只留下年仅十五岁的儿子温恢。

温恢含着泪看着父亲死在自己的怀中。

耳边不断回响父亲死前为自己表的字。

曼基。

曼,引也,长也。

基,墙始也。

这是父亲温恕希望自己能成为那长长的、坚实的城墙基石。

就像边境的塞垣一样。

屹立于外,御敌于边。

温恢没得选择。

公孙瓒派人接管郡寺。

他只能送丧回到家乡。

他的家乡正是并州太原祁县。

听说家乡已经旧貌换新颜。

并州新政,支持小户。

但户长、邻长又能直通县寺。

为众人解决实际困难。

治县有原县寺官吏。

但却又有并州军管师监督。

随时可接受黔首庶民的投诉。

并公开审判,公示执行。

有不服者,还可上诉。

而学子可申请到灵丘桃山书院进修。

那里有熹平石经。

还有蔡邕和卢植两位大儒。

这么一想。

温恢对未来似乎也没有那么悲观。

想到这里,温恢不由端正颜色。

着手启程。

他将从五阮关到广昌,然后经灵丘,过平刑关,直达祁县。

趁送丧途经,也观察一下灵丘在董征北治下的风采。

是否有像传言一般。

黔首安居乐业。

吏治廉洁清明。

孙坚战死。

孙贲率众回归袁术麾下。

但孙坚的遗体却在刘表手中。

孙坚在长沙的功曹桓阶。

为报答孙坚举荐孝廉之恩。

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拜访刘表。

他请求刘表送还孙坚遗体。

让其为孙坚送丧回归故里。

刘表被他的义气所动。

于是让他带走孙坚的尸首和灵柩。

得到孙坚的遗体。

袁术便让孙坚部属送丧安葬。

孙贲带着孙坚五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以及庶子孙朗齐聚送丧。

朱治、黄盖等亲随部属也为旧主护棺归葬曲阿。

葬礼毕,孙策便继承孙坚成为新任家主。

他住在广陵江都为父守孝。

没了孙坚的袁术,自然无法战胜刘表。

但刘表也无力收复南阳。

双方就此僵持不下。

孙坚死了。

这让朱俊很伤心。

也让朱俊有了危机感。

如果说臧旻是孙坚的伯乐。

在扬州刺史任内提拔孙坚。

那朱俊就是孙坚另一个伯乐。

将孙坚从地方官吏带到朝廷。

黄巾之乱时,中郎将的朱俊大胆任用孙坚为佐军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