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先慷慨地承担了董卓新任的这些下属的俸禄。
以及换来董先不主动进攻三辅。
也不让人利用自己的管辖范围去进攻三辅。
这三样承诺,也算是为蔡邕和李儒酸枣之行画上句点。
也算是给董卓吃了颗西迁定心丸。
但谁知道董先会不会给呢?
至少过去一年。
褚燕和杨凤都没收到董先给的朝廷俸禄。
不过粮食配给多了。
每年可领六石。
包括直系亲属。
当董先送走蔡邕和李儒。
他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叫来王政。
让他这些天准备一下。
然后先率领鹰鹞营带着杨俊等及俘虏。
赶回灵丘。
然后好好调查调查。
董卓和李儒手中这份详细的名单。
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是哪些人出了问题?
不过李儒和蔡邕来访之事还不宜声张。
不管问题有多大。
对外都要沉着冷静。
只说还在商议嫁娶之事。
希望到时诸侯能北上参与。
河东之战,荥阳之战,再加蔡邕和李儒带来的妥协方案。
虽然还有瑕疵,也发现了隐患。
但终归这酸枣之行,董先也算是名、利、权三收了。
他心情放松,便在酸枣驻地闲逛。
他看到跟随杨俊一起来的一家人。
这家人里面有个小仆役,十分好学。
经常躲在营帐外偷听、偷抄、偷学。
要知道董先自从创建先锋部曲开始。
便为每个先锋部曲下发董氏识字书。
里面有标点符号,有团结是力量歌。
还有千字文。
董先要求,每人每天要学习一个字。
而这个小仆役。
明显爱读书。
当先锋军组织学习认字的时候。
他便在一边偷听。
然后在地上画字。
也因此经常被那个怕事的主人痛打。
人在屋檐下,他主人怕先锋军不高兴。
但人家先锋军以黔首为先。
所以有时还特意打开营帐让小仆役来学。
董先了解到这个事后。
于是便为小仆役赎身。
这才知道。
原来这个小仆役名叫王象。
从小孤贫,给人当仆役。
以放牛、放羊做杂事为生。
董先跟王象商量。
想送王象到桃花营中。
日后到灵丘书院学习。
王象听了,十分高兴。
当场下跪,叩头认主。
看来这儒家经文学得不错。
知道受人恩惠要报答的道理。
这当董先为发现名臣而高兴时。
跟随南下的烈焰师军师娄圭给董先泼了一盆冷水:
“主公,当初我们约定共同讨伐董卓。”
“但如今主公先攻占荥阳,后控制敖仓,又俘虏叶雄,救援友军曹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把董卓的凉州兵马赶进成皋虎牢关。”
“令他们不敢出击,这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
“但除了广陵功曹臧洪外,其它人却没有高兴的心情,反而面有忧色。”
“看来这讨伐董卓联盟并不能长久,主公应该早做防范。”
娄圭的建议与董先不谋而合。
董先想想也是。
实在不该继续这样下去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了。
自己这趟南下,可不仅仅是这几件事的。
他还想让阿三去当胡八一。
这墓可不能让董卓和曹操都给盗光了呀。
他还想学张宁去招降答应投降的黄巾呢。
比如豫州的黄劭,扬州的万秉,青州的徐和司马俱等。
另外接下来中原将会陷入连年战祸。
自己下属的家人,也需要有人去安置一下。
走不走另说,但态度要有。
要下发一个通知。
让家属和合股伙伴尽快撤离。
同时提醒他们要带上法定权属文书。
因为日后自己可是要凭法定文书来确认土地和财物归属的。
这些年自己不断的发出警示,而且每次都会得到应验。
想必这次会有更多人听从吧?!
同时,他还要拉拢曾经北上灵丘,后来又离开的游侠义士和豪右。
看看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毕竟曾经一起战斗过。
也不想看着他们以后变为敌人。
曹操带着行奋武将军的名头去扬州募兵。
而刘备和张飞多少也参加了荥阳之战。
所以曹操为他们向袁绍求了个情。
于是袁绍在刘备高唐位上提了一下,成为高唐令。
让刘备终于实现担任一把手的小目标。
但刘备和张飞也因此离开曹操,前往高唐就任。
这兄弟二人,也算没白来了一趟。
而且他们还得到了一堆好奇心。
这董先究竟是怎么击退徐荣的?
但活着的人还能安置。
可死去的卫兹和鲍韬。
他们战死沙场。
除了亲人朋友外,无人问津。
这群诸侯,天天高谈阔论。
没有实质内容。
董先心想。
算了,留下一个代表。
撑个门面。
毕竟自己身后还有中山、常山、钜鹿三郡子弟。
再说这酸枣驻地,暂时不能放弃。
可以变为四方联络的基地。
可以变为物资转运的基地。
尤其是先锋军驻扎的位置。
正处于兖州与司隶的交界。
南临济水,西临鸿沟水。
往来交通便利,真心不错。
相比董先获利。
但郎中令李儒并未得到升迁。
而此行纯粹当三陪的蔡邕。
他凭借与董先达成的承诺。
被董卓提升为中郎将。
这不得不说又是李儒厉害的地方。
未来若是董先背叛承诺。
那与董先达成交易的蔡邕自然首当其冲,该为此事负责。
未来若是没有问题。
那谁也不能抹去李儒的功劳。
董先打下了荥阳和敖仓。
酸枣诸侯自然不能真的置之不理。
于是大家决定,让行河南尹杨原回去驻守。
本来就河南之地,没啥毛病。
想回去的还有治书御史司马防。
身为治书御史理应随天子西迁。
但天下讨伐董卓势成。
所以司马防安排长子司马朗带着家眷先回家乡。
但雒阳正在执行西迁任务。
司马朗在路上被人告发。
然后被抓到董卓跟前。
董卓看着他说:
“你与我死去的儿子同岁,可为什么要辜负我?”
司马朗回答:
“相国凭着崇高德行,为朝廷清除乱臣,举荐贤人。”
“真的是很用心,这才使得相国更有威望,功业更加卓着。”
“但是现在兵灾一天比一天严重,各州各郡都人心惶惶。”
“城郊黔首,不能安居乐业。他们抛弃产业,四处流亡。”
“尽管设置了关卡,用重刑严惩,但仍然止不住逃难的人。”
“这就是我担忧的原因。”
“希望相国能洞察借鉴历史,稍稍为民考虑。”
“那么相国的业绩将与日月同辉,连伊尹、周公也难与比肩。”
董卓说:
“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你的话很有意义。”
但司马朗判断董卓必然灭亡。
担心被留下来,于是用家财贿赂下管事,放自己回家。
同样想离开旋涡的还有河内修武张氏一家。
长子张范,字公仪,就是袁隗想把女儿嫁给他的那位。